编辑推荐:
为解决 PMD 发病机制中部分因素不明的问题,京都大学研究人员开展 PMD 相关因素研究。他们发现母亲过度保护等亲子关系因素与 PMD 有关。此研究为 PMD 防治提供新思路,推荐科研读者阅读。
在女性的生理周期中,有一种现象让不少人感到困扰,那就是经前紊乱(PMD,包括经前综合征 PMS 和经前焦虑症 PMDD)。大约一半的育龄女性都经历过经前综合征,它通常在每次月经前 3 - 10 天出现,症状五花八门,像乳房胀痛、腹胀、头痛、情绪波动、抑郁、焦虑、易怒等,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和社交。而经前焦虑症更是经前综合征的严重形式,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
面对经前紊乱,目前有不少治疗方法,像药物治疗,使用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还有非药物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定期锻炼,以及补充维生素 D、钙、镁等营养物质。可这些方法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所以还需要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前紊乱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递质、卵巢激素、神经甾体,吸烟、酗酒、肥胖、营养缺乏也被认为是风险因素。此外,心理社会因素,比如童年创伤、性虐待,也和经前紊乱有关。但除了这些已知因素,还有一些没被重视的因素,像是情绪调节的细微方面,也可能在经前紊乱的发展中起作用。虽然情绪认知和记忆的波动与月经周期有关,也可能和经前紊乱的表现有关,但其中的机制却不清楚。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to explore the roles of various factors in premenstrual disorder》的论文。研究发现,父母的养育方式,尤其是母亲的过度保护,可能和经前紊乱的发生有关。这一发现为经前紊乱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有助于开发更全面的管理策略,改善女性的生活质量。
研究人员为了开展这项研究,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他们先是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招募了 60 名女性。这些女性年龄在 18 - 45 岁之间,月经周期规律,并且排除了有继发性闭经、月经量过少、服用激素药物等情况的人。研究人员在这些女性的卵泡期和黄体晚期分别进行检查,收集了大量数据。他们用日本版的经前症状筛查工具(PSST)来判断女性是否患有经前紊乱,将其作为客观变量;还通过多种问卷,涵盖一般问题、心理状况、亲子关系等方面,以及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获取了 443 个解释变量。之后,他们利用 DataRobot 搜索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选择随机森林分类器构建预测模型,用递归特征消除法优化模型,通过分层五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性能,还用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评估每个特征对模型的贡献,最后运用统计分析对高 SHAP 值的特征进行检验。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参与者特征 :60 名参与者都符合研究要求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没有人中途退出。在数据分析时,因为两名参与者缺失 PSST 问卷回复,所以被排除在外,最终 58 名参与者提供了 117 个数据点,其中 17 人(34 个数据点)被分到经前紊乱组,41 人(83 个数据点)被分到非经前紊乱组。
PMD 预测模型 :研究人员从 443 个特征中,通过递归特征消除法筛选出 31 个可能和经前紊乱有关的特征。构建的模型表现很不错,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达到 0 .90(95% 置信区间:0.82 - 0.98)。在对模型贡献最大的前 20 个特征中,有 6 个和母亲相关的亲子关系问卷(PBI)项目有关,2 个和父亲相关的 PBI 项目有关,而且 6 个和母亲相关的特征里,有 4 个都和过度保护有关。
PBI 因素对 PMD 的影响 :研究人员对比了经前紊乱组和非经前紊乱组在 8 个与 PBI 问卷项目相关特征上的得分。结果发现,像 “过度保护我”(PBIm23)这个项目,经前紊乱组的中位数(四分位距)得分是 2(1 - 3),非经前紊乱组是 1(0 - 2);“侵犯我的隐私”(PBIm10)项目,经前紊乱组得分是 1(0 - 2),非经前紊乱组是 1(0 - 1)。而 “没有给我足够的帮助”(PBIm2)项目,经前紊乱组得分是 2(1 - 3),非经前紊乱组是 3(2 - 3)。不过,父母过度保护和关爱的总 PBI 得分在两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首次揭示了亲子关系风格和经前紊乱之间的联系,让人们意识到家庭环境,特别是母亲的过度保护,可能在经前紊乱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养育方式和经前紊乱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一发现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情感脆弱性和经前紊乱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过度保护的认知、情感脆弱性和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不过,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问卷没有涵盖经前紊乱的所有风险因素,样本数量有限且不具有代表性,只研究了一个基于 PSST 的客观变量,PSST 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无论如何,这项研究为经前紊乱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期待后续研究能带来更多突破,为广大受经前紊乱困扰的女性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法。
鎵撹祻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