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演化的宏大篇章中,东亚地区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随后开启了全球迁徙之旅,东亚便是他们迁徙途中的关键一站。通过对东亚各人群 Y 染色体单倍型的研究发现,一场自南向北的迁徙,促使人类在东亚大陆定居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人口不断扩张,环境与饮食的变化也给东亚人群的基因组结构带来了改变。此前,针对东亚汉族人群的研究虽然为了解人群迁徙历史和疾病易感性提供了不少遗传证据,但有一个关键地区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那就是中国中原地区。
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上,论文题目为 “Genomic analysis of the Central Plains Han Chinese reveals unique genetic structure and dietary adaptations”。通过这项研究,他们发现中原汉族(CPHC)具有独特的遗传结构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且确定了一些与糖脂代谢相关的基因可能是对农业文明适应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究农业人群饮食适应性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犹如为遗传研究领域点亮了一盏明灯。
糖脂代谢相关突变可能源于农业扩张带来的饮食适应:考虑到中原地区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人员推测一些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可能与农业驯化有关。为此,他们分析了 14 个黄河流域古代 DNA 样本中 21 个典型突变。结果发现,部分 SNP 的衍生等位基因出现时间与中原地区作物(如小米)的种植时间相吻合。不过,与水稻驯化相关的酒精代谢基因变异在古代黄河流域人群中并未广泛传播。这一发现表明,中原地区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与农业驯化和饮食适应相关,同时也暗示了黄河流域(以小麦和小米为主)和长江流域(以水稻为主)在饮食适应的遗传基础上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