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诱饵陷阱能精准预测尸体上苍蝇产卵吗?法医昆虫学关键谜团大揭秘

【字体: 时间:2025年02月21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为解决小诱饵陷阱能否有效预测尸体上苍蝇产卵这一争议问题,作者[第一作者单位] 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陷阱数据预测效果不佳。此研究对法医昆虫学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推荐科研读者一读。

  
在科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中,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应用科学,当直接研究某些现象困难重重时,科学家们常常会借助 “替身”—— 也就是替代指标来进行研究。在法医昆虫学这个独特的领域,确定昆虫在尸体上产卵的时间,对于案件调查来说至关重要,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案件时间线的大门,成为法医调查的关键证据 。

可直接研究人类尸体上昆虫的产卵行为,面临着诸多限制,比如伦理道德的约束以及相关法规的严格管控,这使得研究人员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法。于是,动物模型和诱捕器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动物模型中,猪是常用的人类尸体替代品,此外,小鼠、大鼠、兔子等也会被使用;而诱捕器则常被用于监测食尸性昆虫的季节性活动。不过,这些 “替身” 是否真的靠谱呢?陷阱捕获的数据能不能用来预测昆虫在尸体上的产卵行为呢?这在法医昆虫学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来自 作者[第一作者单位] 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在《期刊原文名称》上发表了题为《论文原文标题》的论文。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分析,得出了重要结论:基于诱捕器数据建立的模型,在预测食尸性苍蝇在动物尸体上的产卵动态和群落组成方面表现不佳。也就是说,目前来看,诱捕器还不能可靠地替代动物尸体,用来预测尸体被昆虫侵占的情况。这一结论对于法医昆虫学的理论框架和实际应用都有着重要意义,它让人们重新审视诱捕器在法医昆虫学研究中的作用,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研究人员在这项研究中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他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包括在德国法兰克福市区的五个地点,于 2017 年 4 月至 10 月期间,用装有鸡肝诱饵的改良诱捕器采集的四种食尸性苍蝇(C. vicinaL. ampullaceaL. caesarL. sericata)的飞行活动数据;以及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在相同地点,以解冻后的小鼠尸体为对象,收集的这些苍蝇的产卵活动数据。同时,还记录了采样日的多种非生物参数,如日平均温度、降水量、风速、气压等。在数据分析阶段,研究人员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构建了定量(研究苍蝇数量关系)和定性(研究苍蝇存在与否关系)模型,以此探究非生物参数与苍蝇飞行、产卵活动之间的联系 。

下面来详细看看研究的结果。在 “丰度数据” 方面,研究人员利用校准子集数据,针对四种苍蝇构建了定量 RF 模型,目的是找出环境因素对诱捕器中苍蝇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模型能解释 39 - 75% 的苍蝇数量变化,其中一年中的日期和平均温度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像Calliphora vicina,在平均日温 10 - 20°C 时,其飞行活动会受到正向影响,而且季节性活动呈双峰型,在春季和秋季出现活动高峰;Lucilia sericata则偏爱 15°C 以上的温度,飞行活动集中在夏季,降雨对它的飞行影响很大,哪怕雨量很少,它的飞行活动也会停止。这些模型在预测校准子集的苍蝇数量时表现不错,但应用到验证子集时,预测能力有所下降,能解释的方差降至 20 - 68% 。当把这些模型用于预测小鼠尸体上苍蝇的产卵情况时,表现就更差了,能解释的方差只有 7 - 38% 。例如,针对L. sericataL. caesar构建的模型,因为这两种苍蝇在小鼠尸体上很少出现,所以预测效果不佳;而C. vicinaL. ampullacea的模型,预测值也远低于实际记录的数量。

再看 “存在 - 不存在数据” 的研究结果。为了探究不考虑苍蝇数量的模型是否表现更好,研究人员构建了定性 RF 模型。利用校准子集数据,他们发现这些模型能解释 41 - 65% 的苍蝇出现与否的变化,预测准确率在 76 - 87% 之间。不过,当应用到验证子集时,预测质量下降,准确率变为 66 - 84% 。将定性模型用于预测尸体上苍蝇的出现情况时,整体预测准确率在 68 - 80% 之间,但不同物种的表现有所差异。比如,对于C. vicina,模型预测其不存在的效果较好,但预测其存在时,正确率只有 53.8%,仅比抛硬币猜中的概率高一点;而L. sericata则相反,模型预测其存在的效果较好,但预测其不存在时,准确率只有 66.4% 。L. ampullaceaL. caesar的模型预测相对更准确一些。但综合来看,将四个定性模型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整体预测苍蝇群落的能力还是比较差。

从这些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基于非生物参数构建的定量或定性模型,虽然能较好地描述成年苍蝇的动态变化,但在解释动物尸体上的产卵动态和群落组成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意味着仅靠成年苍蝇的诱捕数据和非生物因素,无法准确说明尸体上幼虫的数量或存在与否 。同时,研究还发现,定性模型在预测苍蝇活动方面比定量模型表现稍好,这与研究人员最初的预期相符。

进一步深入讨论,这个研究揭示了一些之前研究可能没有充分关注的问题。诱捕器捕获的苍蝇样本,可能无法代表在相同环境下尸体上的苍蝇情况。因为在诱捕器中,苍蝇一旦被吸引进去就无法离开,而在自然环境中,怀孕的雌性苍蝇会根据多种生物因素,比如竞争者或捕食者的数量,来决定是否在尸体上产卵。像L. sericata,它在诱捕器中数量很多,但在小鼠尸体上的幼虫数量却很少,这可能是因为它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会尽快利用尸体产卵,但小尸体的资源有限,限制了其种群的增长。

此外,研究中校准和验证子集的数据收集于单一年份,仅涵盖了昆虫活跃期,而产卵监测是在两年内进行的,涵盖了四季,这可能导致校准和验证数据无法包含所有自然变化,从而影响了模型的预测能力。而且,研究在变量选择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没有考虑苍蝇的年龄、胚胎发育状态、繁殖输出以及种群密度等因素,并且使用的非生物变量来自当地气象站,可能无法反映每个采样点的微气候情况。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明确地反驳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在当前的方法下,小诱饵诱捕器不能作为动物尸体在法医重要苍蝇物种定量存在数据方面的合适替代物。不过,诱捕器在法医昆虫学研究中仍然有其价值,它能提供关于食尸性物种的多样性、丰度、活动和分布等重要数据,而且成本低、易安装,可大规模复制。为了提高法医昆虫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腐肉生态学和食尸性昆虫的行为。在构建预测模型时,要确定哪些信息对法医调查是关键的,并且应该更关注定性的存在 - 不存在模型,而不是定量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是使用更大的脊椎动物或人类尸体进行类似研究,同时考虑更多影响苍蝇行为的因素,改进模型,从而更准确地预测人类尸体被昆虫侵占的情况,或者解释为什么尸体没有被昆虫侵占 。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