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牙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BMC Oral Health》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Evaluation of intraoral scanners in the detection of proximal caries in primary posterior teeth: A comparative in vitro study” 的论文,试图揭开这些新设备的 “真面目”,看看它们在乳牙邻面龋齿检测上的真实实力。
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检测方法,像视觉检查、放射检查、使用 iTero Element 5D 口腔扫描仪的近红外成像(NIRI)检查以及使用 DIAGNOcam 设备的近红外光透照(NILT)检查,在检测乳牙邻面龋齿时,准确性都不一样。iTero Element 5D 口腔扫描仪虽然看起来很先进,但和其他方法相比,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低一些。这就意味着,在检测乳牙邻面龋齿时,它可能会 “看漏” 一些龋齿,也可能把健康的牙齿误判成有龋齿的。不过,研究也发现,这些新的口腔扫描仪还是有潜力的,只是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诊断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那么,研究人员是怎么开展这项研究的呢?他们用了几个关键的技术方法。首先,从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牙科学院的儿科牙科诊所收集了一些小朋友们自然脱落的乳牙。然后,在这些乳牙的邻面上制造出人工龋齿,模拟真实的龋齿情况。接下来,研究人员用了四种不同的方法来检查这些牙齿。一种是视觉检查,医生借助放大镜、口腔镜和空气注射器,在标准照明下观察牙齿,按照简化版的国际龋齿检测和评估系统(ICDAS)标准给牙齿的健康状况打分;第二种是放射检查,也就是拍摄咬翼片,通过观察牙齿在 X 光片上的影像来判断是否有龋齿;第三种是使用 DIAGNOcam 设备进行检查,这个设备利用近红外光透照技术,在低光环境下给牙齿拍照,再根据照片判断龋齿情况;最后一种就是使用 iTero Element 5D 口腔扫描仪,它基于近红外成像技术,能生成牙齿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发现龋齿。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人员还对参与检查的医生进行了培训和校准,确保他们的判断标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