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Science, College of Medicine,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 Ho Seok Sim 等人在《BMC Micro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Regulation of antibiotic persistence and pathogenesis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y glutamate and histidine metabolic pathways” 的论文。这篇论文在细菌代谢与致病机制研究领域意义重大,为攻克耐药菌感染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有望推动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进程。
代谢物分析技术: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了包括大肠杆菌 K - 12(Escherichia coli K - 12)、致病性大肠杆菌 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铜绿假单胞菌 PAO1(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和鲍曼不动杆菌 ATCC 17978(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CC 17978)在内的四种革兰氏阴性菌。他们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技术,对细菌的代谢物进行全面剖析。这种技术就像是给细菌的代谢物做了一次 “高清扫描”,能够精准地识别和分析各种代谢物。同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尤其是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 - DA),对代谢物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找出不同细菌代谢物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基因分析方法:为了探寻鲍曼不动杆菌独特代谢物背后的基因秘密,研究人员开展了比较基因组分析(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他们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中筛选出可能与鲍曼不动杆菌独特代谢物合成相关的基因或蛋白质,然后利用核苷酸和蛋白质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将这些基因与其他细菌的基因组进行比对,从而找出鲍曼不动杆菌特有的基因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