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ER/PR+HER2-乳腺肿瘤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基因组特征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2月11日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印度国家生物医学基因组学研究所(BRIC-NIBMG)等多单位的研究人员 Arnab Ghosh、Rohan Chaubal 等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Genomic hallmarks of endocrine therapy resistance in ER/PR+HER2- breast tumours” 的论文。该研究对理解 ER/PR+HER2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意义重大,有望为乳腺癌精准治疗、药物研发及预后评估提供关键依据,推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印度其发病率也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 HER2 受体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可分为多种亚型,其中 ER/PR+HER2 - 亚型最为常见 。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不同,ER/PR + 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可使用抗雌激素药物(如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来曲唑)进行治疗,总体生存情况较好。然而,部分 ER/PR + 乳腺癌患者会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性,导致疾病复发和转移,这部分患者的死亡率较高。目前,虽然有多项研究致力于揭示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但对于 ER/PR+HER2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基因组基础仍未完全明确。此前的研究多基于靶向测序,存在样本局限性,难以全面捕捉与耐药相关的基因组特征。因此,深入探究该亚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基因组机制迫在眉睫。
该研究经印度癌症治疗、研究和教育高级中心(ACTREC)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印度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研究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结合的方式收集样本和数据。研究对象为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 ER 和(或)PR 阳性、HER2 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其中,内分泌治疗敏感组患者在辅助或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2 年后无复发,且其原发性肿瘤组织在诊断活检或手术切除时进行了速冻保存;内分泌治疗耐药组患者在开始内分泌治疗 2 年内出现疾病进展(局部、区域或远处转移)或复发,包括初诊即发生转移且在治疗期间进展的患者。从耐药组患者首次复发的肿瘤组织中获取样本保存于 RNAlater 中,同时采集患者的血液和口腔拭子作为正常组织样本。最终,从内分泌治疗敏感组和耐药组中各随机选取 20 例患者,基于长期随访数据进行后续研究 。
从 40 对正常和肿瘤组织样本中提取高质量 DNA,经浓度和纯度检测后,构建配对末端 150bp 的全基因组测序文库,并在 Illumina NovaSeq 6000 平台上进行测序,测序深度约为 100X。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去除低质量 reads 和测序接头,将过滤后的 reads 与 GRCh37(d5)人类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经过一系列处理(如去除重复序列、局部插入缺失重比对、碱基质量得分重新校准等)后,利用 GATK 软件检测种系变异和体细胞变异,并进行功能注释。通过 MutSig2CV 算法计算体细胞突变率,使用 Computel 软件估计端粒长度并计算端粒长度比。
对经过处理的 BAM 文件,使用 ascatNGS 和 GISTIC 软件检测体细胞拷贝数变异(CNA),包括等位基因特异性 CNA 和肿瘤特异性显著的局部及臂水平 CNA 事件。利用 DELLY 算法基于 “配对末端分裂 reads” 预测结构变异(SV),并通过 ShatterSeek 算法整合 CNA 和 SV 数据,以检测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碎裂事件。
运用 signal 软件包,基于单核苷酸变化检测体细胞突变特征,并与 COSMIC(V2)参考特征进行拟合,通过计算余弦相似度评估各特征在肿瘤组织中的贡献,同时使用 SignatureAnalyzer 软件进行验证。利用 SignatureAnalyzer 软件计算插入缺失(InDel)特征与 COSMIC - ID 参考数据库的余弦相似度来检测 InDel 特征。使用 SigProfileExtractor 软件包提取和估计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中的拷贝数特征。
从 TCGA 乳腺癌队列中获取数据,运用 Log - rank 检验比较携带致癌(耐药特征突变存在)和非致癌突变患者的 5 年无进展生存期(PFS),通过 Kaplan - Meier 方法估计生存概率分布,并进行多变量 Cox 比例风险分析。利用 CIBERSORTx 软件和 ESTIMATE 软件,基于 TCGA 乳腺癌队列的基因表达数据,在考虑肿瘤纯度的情况下分析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丰度。
对 40 例 ER/PR+HER2 - 乳腺癌患者(20 例治疗敏感的原发性肿瘤患者和 20 例治疗耐药的复发性肿瘤患者)的配对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平均覆盖深度约 73X)。研究发现,治疗敏感组和耐药组在体细胞突变数量、非同义突变数量及突变率上无显著差异,但耐药组非同义突变平均数高于敏感组。在已知驱动基因中,ESR1 在耐药组中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敏感组,AKT1 则相反。PIK3CA 突变在耐药组中 66.7% 为致癌突变(p.H1047R),而敏感组仅 20%。40% 的耐药组肿瘤携带 PIK3CA、TP53 和 ESR1 基因的致癌体细胞突变(单独或联合),显著高于敏感组(5%)。通过对 TCGA 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PIK3CA - TP53 - ESR1 耐药特征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显著相关,携带该特征的患者 5 年内复发的风险比更高 。
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评估不同诱变过程的贡献,发现与双链断裂修复失败相关的 COSMIC 签名 3 在耐药复发性肿瘤中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治疗敏感肿瘤(60% vs 30%)。虽然与 AID 活性增加相关的签名 9 在耐药肿瘤中出现的数量更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OBEC 签名(签名 2 和 13 合并)在部分肿瘤中存在,且平均约 39.31% 的体细胞点突变与 APOBEC 签名相关。通过对 InDel 特征的分析,发现代表同源重组缺陷的 InDel 签名 - ID6 仅在耐药组肿瘤中检测到,与单核苷酸替换分析中发现的 DSBR 失败频繁发生的结果一致。此外,耐药组肿瘤中参与同源重组修复途径的三个基因(RAD54L、MUS81 和 POLD1)的体细胞拷贝数缺失频率显著高于敏感组,且 DSBR 失败签名与 p53 信号通路扰动显著相关,耐药组肿瘤中 HDAC1 基因的拷贝数缺失频率也显著高于敏感组 。
对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内分泌治疗耐药的 ER/PR+HER2 - 复发性肿瘤存在显著的臂水平拷贝数改变,如 1q 扩增和 8p、11q、13q、17p、18q 缺失;治疗敏感肿瘤也有特定的拷贝数改变。耐药组肿瘤中有 3011 个基因(位于 89 个细胞带)发生显著的局部缺失,443 个基因(位于 29 个细胞带)发生显著的局部扩增,这些基因涉及细胞增殖、DNA 损伤应答等多个重要通路。耐药组肿瘤的拷贝数改变负担显著高于敏感组,结构变异数量也显著增加,且结构变异数量与拷贝数改变负担呈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耐药组肿瘤的端粒长度显著短于敏感组,且肿瘤中染色体碎裂事件的数量显著高于敏感组,染色体碎裂事件与 p53 信号通路扰动及 DSBR 失败突变签名改变均显著相关 。
研究人员通过对 ER/PR+HER2 -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和敏感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对比分析,确定了 TP53 - PIK3CA - ESR1 三基因耐药特征,以及 DNA 双链断裂修复受损导致的基因组不稳定是印度 ER/PR+HER2 -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和疾病复发的重要标志。这一发现为深入理解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提供了关键线索,有助于早期预测内分泌治疗耐药,避免对乳腺癌患者的过度治疗。
在临床方面,研究发现耐药患者复发或疾病进展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敏感患者,这表明年轻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侵袭性肿瘤,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年轻的 ER/PR+HER2 - 乳腺癌患者时需更加关注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可能性。研究还观察到耐药患者最常见的转移器官是骨(70%)和肝脏(55%),为临床监测和干预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研究人员利用 TCGA 队列数据验证了三基因耐药特征与治疗耐药的相关性,并发现携带该特征的患者肿瘤中 NK 细胞浸润显著降低,进一步揭示了耐药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
从治疗角度来看,研究揭示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与 DSBR 失败的关联,为乳腺癌治疗开辟了新方向。针对 DNA 修复缺陷的 PARP 抑制剂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展现出良好效果,基于此研究结果,PARP 抑制剂有望被重新用于治疗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乳腺癌患者,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相对较小,后续需要在更大规模的印度乳腺癌队列中进行验证,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普适性。研究主要针对 ER/PR+HER2 - 乳腺癌患者,对于其他亚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开展。尽管如此,该研究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研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未来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和药物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