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 Minghai Wang、Qi Ma 等人在《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Humanized dual-target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specific to MET and RON receptors as a pharmaceutical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s exhibiting phenotypic heterogeneity” 的论文。这篇论文在癌症治疗领域意义重大,为攻克具有表型异质性的癌症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望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现状,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间充质 - 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和原癌基因受体(recepteur d’origine nantais,RON)属于 RTKs 的一个独特亚家族,它们结构和功能相似。在细胞水平上,MET 和 RON 的异常表达会激活一系列生物学过程,促进癌细胞的侵袭性生长、远处转移和化疗耐药 。从病理角度看,它们的异常表达会导致癌细胞出现异质性,在多种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中都有体现。此外,MET 和 RON 之间存在强烈的信号串扰,这不仅增强了癌细胞的致瘤表型,还可能成为癌细胞逃避靶向治疗的信号补偿途径 。因此,MET 和 RON 成为了导致癌症异质性的重要表型标记。
目前,针对 MET 和 / 或 RON 的临床干预研究备受关注。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如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和克唑替尼(crizotinib)已获批用于肿瘤治疗,多种针对 MET 或 RON 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也已开发出来,还有一些针对 MET 和 / 或 RON 的 ADC 正在研究中 。不过,肿瘤获得性耐药和靶点表达异质性使得单靶点 ADC 疗法面临巨大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对推进基于 ADC 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开发并验证一种针对 MET 和 RON 的双靶点 ADC,为治疗具有表型异质性的癌症提供新策略。
研究方法
原发性肿瘤样本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人员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获取了 244 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和 236 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原发性样本。使用兔抗 MET IgG 抗体和小鼠抗 RON 单克隆抗体 PCM - 7F11 对样本进行 MET 和 RON 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并采用先前描述的半定量方法确定其表达水平。
细胞系和试剂:选用了多种癌细胞系,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细胞系,以及一些正常细胞系作为对照。使用了多种针对 MET 和 RON 的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以及相关试剂,用于后续实验。
MET 和 RON 在原发性 PDAC 和 TNBC 样本中的表达:对 PDAC 和 TNBC 样本进行 IHC 染色后发现,MET 和 RON 的表达具有高度异质性,在单个肿瘤块中呈现出不同的染色强度和模式,包括主要在细胞膜、细胞质以及混合染色模式。在 244 例 PDAC 样本中,89.35% 的样本表达 MET,92.21% 的样本表达 RON,且两者存在多种共表达组合;在 236 例 TNBC 样本中,83.90% 的样本表达 MET,78.37% 的样本表达 RON,同样存在多种共表达情况 。这些结果表明 MET 和 RON 的表达异质性是胰腺癌和乳腺癌的致病特征。
MET 和 RON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及双靶点 ADC 的制备:成功制备出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PCMbs - MR,并进一步制备出双靶点 ADC(PCMdt - MMAE)。PCMbs - MR 能特异性地与细胞表面的 MET、RON 以及两者同时结合,且对人源和猴源的 MET 和 RON 具有结合亲和力,对犬源和鼠源的则无结合特异性。PCMbs - MR 能有效诱导细胞表面 MET 和 RON 的内化,其内化效率与抗 MET 和抗 RON 单克隆抗体相当,是理想的靶向药物递送候选物。
本研究表明,MET 和 RON 在原发性 PDAC 和 TNBC 样本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不同组合是癌症异质性的特征。双靶点 ADC(PCMdt - MMAE)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特征,对异质性共表达 MET 和 RON 的肿瘤具有高效的治疗效果。
PCMbs - MR 作为制备 PCMdt - MMAE 的关键抗体,具有独特优势。它是重组 IgG1,能特异性结合 MET 和 RON;可快速诱导 MET 和 RON 内化,有利于 ADC 发挥作用;易于与多种有效载荷偶联,且预期体内稳定性良好;能有效介导药物递送,在多种癌细胞系中表现出色;还能识别猴源的 MET 和 RON,便于在猴模型中研究 PCMdt - MMAE 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
PCMdt - MMAE 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与其他临床批准的 ADC 相似,肿瘤生长和 MET、RON 的过表达对其药代动力学影响较小,但还需研究人体正常组织中低水平表达的 MET 和 RON 对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毒理学研究表明,PCMdt - MMAE 在治疗剂量下相对安全,不过 30mg/kg 的剂量会对动物产生一定不良影响,未来使用时应考虑低于此剂量。
PCMdt - MMAE 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外实验中达到了治疗预期。其作用具有靶点依赖性,通过与 MET 和 / 或 RON 结合并诱导内化,递送 MMAE 发挥细胞毒性,不仅能抑制和杀死共表达 MET 和 RON 的癌细胞,还对仅表达其中一种受体的癌细胞有效,且对具有 MET 和 RON 不同组合表达的异质性癌细胞也有作用。
在异种移植模型中,PCMdt - MMAE 对具有 MET 和 RON 异质性表型的肿瘤疗效显著。其疗效与其他单靶点 ADC 相当,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能抑制多种来源癌细胞形成的肿瘤生长,对不同 MET 和 RON 表达组合的肿瘤都有效,作用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