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心理学院张洳源课题组在《eLife》杂志发表论文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4年09月14日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编辑推荐:
9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张洳源副研究员课题组的论文“Individual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use atypical decision strategies in an uncertain world”经过同行评议后的最终版在《eLife》期刊在线发表。在生活中,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智慧生物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觅食的动物必须...
9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张洳源副研究员课题组的论文“Individual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use atypical decision strategies in an uncertain world”经过同行评议后的最终版在《eLife》期刊在线发表。
在生活中,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智慧生物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觅食的动物必须敏锐地感知食物资源的波动。而我们人类在控制身体时,也要应对因疲劳、受伤或成长而产生的不同状态。在游戏和运动的竞技场上,人们同样需要快速学习和适应对手的策略。传统的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需要根据环境变化的速度来调整学习率。该理论指出,焦虑和抑郁个体通常缺乏这种学习率调整能力。这些个体在整体上的学习速率较慢,且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难以有效增加学习率从而无法有效应对环境变化。
然而,本研究发现,仅仅调整学习率并不足以完全解释焦虑和抑郁患者在应对环境变化时所有的行为异常,例如他们对环境概率的持续学习偏差。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混合策略模型(Mixture of Strategies, MOS),该模型假设人们在决策时会使用灵活但复杂的期望效用策略(EU),以及两种相对简单的启发式策略:选择奖励较大的选项(MO)和重复常用选项(HA)。这个模型不仅能解释学习率的灵活性,还能解释学习偏差:焦虑和抑郁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采用不太灵活的MO策略,从而导致持续的异常学习偏差。更重要的,这种策略偏好的异常可以准确预测个体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这些发现强调了混合策略使用在研究人类学习和决策中重要性,并暗示异常的策略偏好可能是导致精神疾病个体学习缺陷的一个潜在机制。
本文的作者通过对前人发表的数据重新梳理,相较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计算模型。张洳源带领一系列作者将其正式写成论文投稿。本文第一作者是张洳源课题组的博士后研究员方泽鸣,张洳源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文章共同作者包括了华南师范大学的赵美华、西南大学的许婷博士、澳门大学的李宇航、University of Arizona的谢涵博、广东医科大学的全鹏博士和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的耿海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