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武汉病毒所邓菲/沈姝团队在SFTS引发血小板减少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4年07月19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编辑推荐: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邓菲/沈姝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郑昕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题为“Thrombocytopenia in SFTS due to platelets with altered function undergoing cell death pathways”的研究论文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邓菲/沈姝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郑昕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题为“Thrombocytopenia in SFTS due to platelets with altered function undergoing cell death pathways”的研究论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是一种蜱传出血热病毒,主要流行于东亚国家,感染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表现高热和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死率在13%-30%。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血小板减少与疾病轻重症发展和预后相关,但其病理机制研究还比较有限。研究团队通过收集SFTS患者临床样本,建立SFTSV感染小鼠模型,对SFTS患者和SFTSV感染小鼠的纯化血小板的RNA转录组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功能进行表征,发现存活患者的血小板转录比死亡患者活跃,且中性粒细胞活化、干扰素(IFN)信号传导和病毒生命周期的增强是SFTS中血小板的常见反应,导致血小板大量被消耗。此外,将与细胞死亡相关的DEGs与COVID-19和登革热患者的血小板进行比较,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SFTS患者中标志性焦亡、凋亡、坏死、自噬和铁死亡的阳性血小板百分比,发现患者血小板发生了焦亡、凋亡、坏死和自噬,很可能是导致血小板损伤的重要原因。与患者血小板应答不同,SFTSV感染小鼠的血小板主要参与调节适应性免疫中起作用,血小板死亡不显著。
该研究解析了SFTS患者和SFTSV感染的C57BL/6小鼠的血小板功能变化,提示SFTS患者的血小板主要在先天免疫中发挥作用,并通过多条途径触发血小板死亡,导致SFTS中的血小板消耗和破坏,首次系统揭示SFTS疾病中严重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同时,由于SFTSV感染的非致死小鼠模型的血小板应答与患者不同,该研究也建议在以小鼠为模型的SFTSV干预策略中应考虑其血小板应答差异。研究结果对理解SFTSV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机制,以及发现疾病治疗新的干预靶点有重要意义。
武汉病毒所博士生方耀辉和青年研究员沈姝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郑昕教授和武汉病毒所邓菲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江夏实验室生物安全科技重点项目等项目支持。
全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j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infdis/jiae355/7712971?login=false&utm_source=advanceaccess&utm_campaign=jid&utm_medium=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