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 | 钟劲研究组建立了拉沙病毒新型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

【字体: 时间:2024年06月21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

编辑推荐:

  5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钟劲研究组的研究论文:A novel BSL-2 Lassa virus reverse genetics systemmodeling the complete viral life cycle。拉沙病毒(Lassa virus, LASV)可感染人类,导致拉沙出血热及多系统损伤。目前没有特效药,也无可用疫...

  

5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钟劲研究组的研究论文:A novel BSL-2 Lassa virus reverse genetics systemmodeling the complete viral life cycle。

拉沙病毒Lassa virus, LASV)可感染人类导致拉沙出血热及多系统损伤目前没有特效药,也可用疫苗。由于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被归类为四级病原体必须在生物安全四级BSL-4条件下操作。

在该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建立了稳定表达LASV蛋白的辅助细胞系,使用反向遗传学手段在该细胞系中拯救出基因组缺陷型LASV病毒颗粒。该缺陷型病毒颗粒的基因组删除了所有病毒蛋白编码基因,只保留了病毒复制、转录和组装所必需的非编码序列,在自然条件下不具有感染性。同时该缺陷型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和病毒蛋白组成与真病毒一致,因此可于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内感染辅助细胞系,安全高效地模拟LASV的完整生命周期。

利用该模型,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LAMP1是拉沙病毒侵入细胞必需的胞内受体,而先前报道的胞外受体α-DG对于病毒的侵入不是必需的。同时,该研究还证实了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的抗LASV作用,并揭示了利巴韦林的抗病毒作用机制。该新型反向遗传学系统为科研人员在BSL-2实验室内开展拉沙病毒生命周期的研究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图:拉沙病毒新型反向遗传学系统示意图

该项研究工作主要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胡逍悠在钟劲研究员和童一民副研究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研究组合作参与了本项研究。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上海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高端用户项目的经费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2221751.2024.2356149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