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Cell子刊提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字体: 时间:2024年05月28日 来源:AAAS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文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与朱书教授和宋昕阳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合作,证明了微生物因素与结肠炎肠道干细胞(ISCs)功能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这一机制,他们提出了一种恢复结肠炎ISC功能的可能方法。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文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与朱书教授和宋昕阳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合作,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证明了微生物因素与结肠炎肠道干细胞(ISCs)功能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这一机制,他们提出了一种恢复结肠炎ISC功能的可能方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和ISCs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然而,人们对这两个因素是如何直接沟通的仍然知之甚少。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首次发现α 2a -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是ISCs中高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利用定制的88种微生物代谢物库,通过PRESTO-Tango和BRET2 GPCR检测ADRA2A,他们发现一种微生物代谢物酪胺直接激活ISCs中的ADRA2A。酪胺主要由人类肠道共生肠球菌通过酪氨酸脱羧酶(tyrosine decarboxylase, tyrDC)产生。此外,肠球菌、酪胺和ADRA2A在不同地理位置的IBD队列中富集。

研究人员随后调查了肠球菌衍生酪胺的作用。他们使用工程化tyrdc缺陷粪肠球菌菌株和肠上皮细胞特异性Adra2a敲除小鼠,证明肠球菌来源的酪胺抑制ISC增殖(从而抑制上皮再生),从而损害上皮再生,并通过Adra2a加剧dss诱导的结肠炎。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结肠炎治疗方法,通过阻断肠球菌-酪胺- adra2a轴来恢复iscd驱动的上皮再生。他们将育亨宾(ADRA2A的拮抗剂)应用于患有dss诱导结肠炎的小鼠。与非治疗对照组相比,育亨宾治疗显著改善了dss诱导结肠炎的表型,表明育亨宾治疗是一种有益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揭示了ISCs微生物调控与结肠炎加重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