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之间的沟通更顺畅?易莉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孤独症特质群体的神经多样性

【字体: 时间:2024年05月12日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编辑推荐: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易莉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题为“Enhanced Neural Synchronization During Soci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yads With High Autistic Traits”的研究论文,基于近红外的超扫描技术,为孤独症特质群体的神经多样性提供了证据

  

人类历史上,孤独症的思考者引领着许多突破性的创新和科技进步。近年来,神经多样性(neurodiversity)运动开始兴起。神经多样性主张人类的神经发育具有多样性,不存在所谓的“正确”方式,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感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像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神经少数群体”应当被理解,而不应被视作需要矫正。社会应该包容并尊重这些差异,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支持。神经多样性的概念还涉及到改变社会观念和文化,不再将神经多样性视为缺陷或障碍,而是将其视为社会的丰富资源和财富。

孤独症群体在社交中常常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表现,比如很少直视他人的眼睛,很少流露自己的情绪,或是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对方已经失去兴趣......传统的病理学视角将这些表现定义为“社交障碍”,并以此作为诊断标准,主张通过干预和治疗来矫正他们的社交模式。近年来,随着神经多样性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孤独症有了新的认识。在孤独症社交问题上,英国社会学家Milton在2012年提出了“双共情问题”(double empathy problem),对传统的孤独症社交病理理论发出挑战。他指出,社交涉及双向的共情,孤独症与典型发育者之间的社交不畅源于双方神经类型不匹配,导致了双向共情的缺失,而并非孤独症自身不会社交。双共情问题自提出以来,引发了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学者,以及孤独症和孤独症照料者的广泛关注。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易莉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题为“Enhanced Neural Synchronization During Soci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yads With High Autistic Traits”的研究论文,基于近红外的超扫描技术,为孤独症特质群体的神经多样性提供了证据。

研究团队将128名成人被试被按照孤独症特质得分进行两两配对,分为高-高特质组、高-低特质组以及低-低特质组。每对被试需完成4分钟的社交对话任务,全程录像并记录了双方大脑的近红外活动水平。任务结束后,被试还需要对交流过程进行评分。

结果首先验证了高-高孤独症特质配对的被试的确会表现出更多非典型的社交行为,包括更少的眼神交流、对话轮次和情绪分享。然而,神经同步性分析发现,尽管高-高孤独症特质被试的行为表现与其他两组不同,他们在社交对话中仍然实现了较高的神经同步性,在左侧颞上回和右侧额极区,其同步性水平甚至同时高于高-低特质组和低-低特质组。同时,高-高孤独症特质被试对对话过程的主观评价也更好。

这些结果表明,高孤独症特质人群之间的确能通过他们独特的方式实现社交,不仅体现在社交双方高水平的神经同步性上,也体现在双方对对话过程都有良好的评价。这为孤独症的神经多样性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以多元神经而非疾病的视角看待孤独症,对我们理解孤独症社群内的社交动态,并开发更包容接纳的社会支持手段提供了新的启示。

本文的共同一作为课题组博士生彭新玥、课题组已出站博士后李天碧,通讯作者为易莉研究员。课题组博士生刘广芳、倪玮也对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1116)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2M710236)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cercor/bhae027

课题组介绍

易莉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PI

研究兴趣

主要从事孤独症谱系障碍领域的研究,特别关注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等方面的障碍及其心理病理机制,并致力于开发可以用于孤独症辅助诊断和治疗的新型辅助手段。


2024-05-11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