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科学院创建小鼠-大鼠异种嵌合体,实现了跨物种的肝细胞生长

新型肝细胞移植技术有望治疗慢性肝病

【字体: 时间:2024年05月11日 来源:Stem Cell Reports

编辑推荐:

  由病毒感染、酗酒、肥胖或癌症引起的肝病,在全世界每25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亡。

  

scientists-create-the.jpg

由病毒感染、酗酒、肥胖或癌症引起的肝病,在全世界每25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亡。肝脏移植可以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命。然而,该手术存在供体短缺、技术挑战和侵入性手术以及移植受者需要终身免疫抑制药物等方面的局限性。整个器官移植的另一种选择是侵入性较小的分离的人肝细胞注射,但供体短缺仍然是一个问题。利用种间胚泡互补在不同动物物种中获得足够数量的人类肝细胞或整个器官移植是克服这些障碍的一种方法。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不同物种中生长的肝细胞是否具有完全的功能。目前用于生成肝细胞的方法存在诸多挑战。北京中国科学院的Wei Li 和他的同事报道了他们取得的进展。一项突破性的研究通过异种囊胚互补(Interspecies Blastocyst Complementation, IBC)技术,成功地从鼠-大鼠嵌合体肝脏中分离出了具有成熟肝脏功能的肝细胞。

将小鼠胚胎干细胞注射到早期的大鼠胚胎中。从这些工程胚胎中诞生的小鼠-大鼠嵌合体在包括肝脏在内的身体大部分部位都含有小鼠细胞。从嵌合肝脏中富集的活小鼠肝细胞比例高达20.6%。在一组基于实验室的测试中,小鼠-大鼠嵌合体中生长的小鼠肝细胞具有正常的外观和成熟的功能。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通过异种嵌合体衍生的肝细胞在移植后能够减轻慢性肝纤维化,并能在受损的肝脏中存活。这表明异种嵌合体衍生的肝细胞不仅是一种潜在的可靠肝细胞来源,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性肝细胞移植的方法。 

最近发表在《干细胞报告》(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的这篇文章,该研究团队首先利用IBC技术,成功地从鼠-大鼠嵌合体肝脏中分离出了小鼠肝细胞。这些肝细胞在脂质积累、糖原储存和尿素合成等方面表现出了成熟的肝脏功能,并且与体内产生的肝细胞相比,它们在功能上更为相似,与体外培养的肝细胞相比则有显著差异。

这项研究的成功不仅为肝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未来的肝细胞移植技术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异种嵌合体衍生的肝细胞有望成为治疗慢性肝病的有效手段,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全球肝病患者众多,而肝脏供体的短缺使得肝细胞移植成为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通过异种嵌合体技术成功培养出的肝细胞,不仅展现出了成熟的肝脏功能,还在减轻慢性肝纤维化方面显示出了巨大潜力。这一发现为肝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在未来改变肝病治疗的格局。

未来的工作需要开发在猪等大型动物体内培养人类肝细胞的有效技术,并研究这些人类肝细胞是否具有完全的功能。

Functional mouse hepatocytes derived from interspecies chimeric livers effectively mitigate chronic liver fibrosis

延伸阅读:

《Cell》杂交大脑让小鼠长出了大鼠的嗅觉,那么灵长类动物呢?

杨辉组Cell发文,成功在小鼠体内生成大鼠前脑组织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