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Mol Psychiatry︱时杰教授团队发现疼痛性躯体症状可预测抗抑郁药物疗效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4年03月29日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时杰教授团队近日在 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了题为 “Painful physical symptoms and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outcome in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的文章,该研究通过对二十项原始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发现,与无 PPS的 MDD患者相比,存在 PPS的 MDD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更差(表 1)
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影响全球超3亿人。临床研究显示,高达76%的MDD患者主诉存在躯体症状,特别是不明原因的疼痛性躯体症状(Painful physical symptoms, PPS)。对于MDD患者,临床治疗以一线抗抑郁药物为主。然而,一半以上的患者治疗反应性不佳,仅不到30%的患者在首次服用抗抑郁药物后达到临床痊愈。疼痛和抑郁相关的神经可塑性和神经病理机制存在广泛重叠,如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既参与介导大多数抗抑郁药物的起效,又可通过下行疼痛通路发挥镇痛作用。临床研究提示,伴有PPS的MDD患者可能对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反应更差,达到临床痊愈时间更长且更易复发,然而PPS与抗抑郁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时杰教授团队近日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了题为“Painful physical symptoms and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outcome in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的文章,该研究通过对二十项原始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发现,与无PPS的MDD患者相比,存在PPS的MDD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更差(表1)。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抗抑郁药物治疗无应答的MDD患者,其治疗前的疼痛严重程度(图1)和疼痛干扰水平更高。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MDD的临床药物治疗中,对疼痛症状的有效管理可能是提高抗抑郁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
治疗前疼痛水平影响抗抑郁治疗结局
抗抑郁治疗无应答患者在治疗前表现出更严重的疼痛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刘佳佳副研究员和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黄啸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时杰教授、魏雅槟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4-02496-7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