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光明日报】科技强产业 荆楚溢菇香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4年03月15日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编辑推荐:
早春时节,正值食用菌春管关键节点,湖北省院士专家服务农业发展“515行动”食用菌团队一行,赴湖北食用菌主产区指导食用菌产业冰雪灾后恢复生产,为企业和菇农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帮扶
早春时节,正值食用菌春管关键节点,湖北省院士专家服务农业发展“515行动”食用菌团队一行,赴湖北食用菌主产区指导食用菌产业冰雪灾后恢复生产,为企业和菇农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帮扶。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菌类多糖等营养物质,且具备低脂肪、低热量、富含膳食纤维等特点,是健康饮食的不二之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一荤一素一菇”是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其中“一菇”便是食用菌。
远安县茅坪场镇菌香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羊肚菌破土而出。(通讯员 晏华华 摄)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是食用菌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食用菌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产值比重在农业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油、果、菜,居第5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湖北省蔬菜办公室副主任胡正梅介绍,湖北是全国食用菌产业大省、香菇产业强省和出口创汇强省,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香菇、羊肚菌、大球盖菇等3大优势产区,全省种植食用菌达25个品种,产品出口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
在湖北随县,食用菌企业遍地开花,农家小院菇棚随处可见。“这里早已形成村村办菇场,家家种香菇的格局”, 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永香介绍,小香菇撬动了“大产业”,随县成为全国重要的香菇出口基地,2022年出口额超6亿美元。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在随县三里岗镇杨家棚村试种段木香菇成功,点燃了香菇产业的“星星之火”,此后,其弟子吕作舟教授、边银丙教授三代华农人与随县开展了长达40余年的产、学、研合作。
菌种是食用菌的“芯片”。多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不间断地与各地龙头企业合作,选育了一批又一批优良品种。40余年来,研究所培养了约300余名硕士、博士,为湖北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培训各类专业人才近20000人。
边银丙教授在菇棚指导研究生观察香菇性状。(通讯员 晏华华 摄)
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天骥曾是边银丙教授的硕士研究生,2023年当选湖北省劳动模范,他在公司建设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食用菌科研中心。近年来,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选育出“久香秋7”“秋香607”香菇新品种,实现了随州地方自育品种品牌零的突破。
种植模式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边银丙教授等专家团队提出的“集中制袋,分散出菇”的香菇轻简化生产方式在各个主产区推广发展,推动各地进入了设施化智能化养菌时代。此行,边银丙教授一路上不断地向各地大力推介“方舱出菇”新模式和菌棒一体化生产新装置。
在宜昌市远安县茅坪场镇,菌香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菇棚里的羊肚菌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汪宗斌欣喜地说:“得益于专家们培训推广的‘一网两棚三膜’设施栽培新模式和稻-菌周年栽培防控连作障碍技术,我的‘羊宝宝’丰收在望,不出意外的话亩产800斤左右,均价70元,每亩地净利润可达4万元呢!”
病害是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头号大敌。为此,边银丙教授团队开展了香菇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完善了平菇黄斑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开展了羊肚菌病害调查,用科技力量呵护食用菌健康生长。
襄阳宜城,边银丙教授与当地政府交流“汉江菌菇”产业规划。(通讯员 晏华华 摄)
近年来,湖北省“515行动”食用菌专家团队与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一道,联合地方政府建立香菇产业技术核心示范基地,推进食用菌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和示范生产,推广农林废弃有机物循环再利用等技术。
2023年华中农业大学依托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食用菌科技小院。学校还与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随州香菇学院,每年为食用菌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200多人。
胡正梅表示,产业发展离不开政产学研紧密协作,各方要携起手来推动湖北省食用菌产业链进一步固底色、强特色、增绿色、提亮色。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晏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