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南京土壤研究所在治理新污染物与传统污染物的复合污染领域取得进展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4年02月27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辑推荐: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在Water Research上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FASs)作为一类新污染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工业污染场地中PFASs与传统污染物氯代烃(CAHs)复合污染物的可持续治理修复已成为现实需求。热激活过硫酸盐修复技术具有高效和修复周期短等优点,但原位实施热激活过硫酸盐修复PFASs与CAHs复合污染的有效性尚不可知,且地下环境中过硫酸盐分布、激活温度保持与CAHs及其降解产物如何影响PFASs降解尚不明确。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南京土壤研究所宋昕团队通过原位工程示范和室内试验验证,研究了地下环境中PFASs-CAHs复合污染条件下原位热激活过硫酸盐修复PFASs的效果及其影响机制。原位工程示范结果表明:地下环境目标加热温度(40-70 )的保持和过硫酸盐的有效分布是实现PFASs和CAHs有效修复的保障;原位热激活过硫酸盐能够有效修复全氟烷基羧酸(PFCAs)和CAHs,但难以降解全氟烷基磺酸(PFSAs);不同地下水监测井中PFCAs降解率为43.7%-66.0%,且CAHs和Cl-对PFCAs的降解无明显抑制作用。此外,热激活过硫酸盐导致地下水中SO42-、Fe和Mn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H值显著降低,因此工程实施中需对上述参数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室内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全氟烷基酸(PFAAs)前驱体的转化是影响修复过程中PFCAs浓度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该研究明确了原位热激活过硫酸盐技术修复PFASs与CAHs复合污染物的有效性及局限性,为未来新污染物 PFASs 的治理与风险管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在Water Research上。该成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建筑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土壤修复技术与装备)的资助。
论文连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3135423014331
原位热激活过硫酸盐降解PFASs-CAHs复合污染的潜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