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姜佟琳研究员课题组揭示敬畏在提升平和心态中的关键作用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4年12月21日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编辑推荐:
该研究成果近日以“A Balanced Mind: Awe Fosters Equanimity via Temporal Distancing”为题,发表在美国心理学会旗下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期刊之一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随着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如何实现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成为关注的焦点。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姜佟琳研究员课题组近期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探索敬畏情感如何通过促进平和心态,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传统上,幸福感往往与积极情绪的体验以及负面情绪的减少相关联,普遍认为,增加正向情绪、减少负向情绪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然而,姜佟琳课题组的研究发现,这一二元框架忽视了平和心态在幸福感中的关键作用。与其单纯关注情绪的增减,平和心态更强调一种客观、不偏不倚的倾向,能够帮助个体在面对各种情境时(无论是积极或消极)保持情绪稳定,从而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促进平和心态,课题组进一步探讨了敬畏(awe)这一情绪的作用。敬畏通常在人们面对超越理解的事物时产生,它不仅激发敬仰和震撼感,还能帮助个体突破对正向事件的过度依赖和对负向事件的回避。姜佟琳研究员课题组通过七项系统性研究,结合行为实验、大数据分析及干预研究等方法,揭示了敬畏在促进平和心态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敬畏通过“时间抽离感”(temporal distancing)这一中介机制,帮助个体从时间的角度“抽离”自身的情感反应,以更平和、理性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具体而言,敬畏让人们能以不偏不倚的心态处理事件,无论这些事件的情感效价如何。这一理论不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得到了验证,还通过社交媒体数据的大规模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模型的生态效度。
该研究突破了传统的二元幸福感框架,为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真正的幸福感并非单纯依赖积极情绪的增多或负面情绪的减少,而是来自个体能够以平和心态应对各种情绪事件的能力。这一转变对于幸福感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我们对幸福感的理解从情绪的简单增减,转向情绪平衡和内在宁静的更深层次探讨。此外,研究成果为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强调了内在平和对提升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性。
该研究成果近日以“A Balanced Mind: Awe Fosters Equanimity via Temporal Distancing”为题,发表在美国心理学会旗下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期刊之一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课题组的研究助理潘欣羽博士(原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现为杜克大学文化心理学博士后)和姜佟琳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姜佟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课题组博士生袁文颖、郝晨箫为文章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还得到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柏阳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Dacher Keltner等学者的支持与合作,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1127)的资助。
内生力量是促进个体自我成长、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过去四年中,姜佟琳研究员课题组通过以敬畏为切入点,激发个体内在力量,促进自我成长。课题组揭示了敬畏的自我超越特征(Jiang et al., 2024),并发现敬畏能够激发个体追求“真实自我”(Jiang & Sedikides, 2022),从而促进自我成长,具有广泛的积极心理效应(e.g., Yuan et al., 2024)。此外,课题组的研究还发现,敬畏有助于打破“独处等于孤独”的迷思,帮助个体以内生的方式应对孤独感,并首次揭示简短自助式敬畏干预能够带来持续的积极效果(Yin et al., 2024)。此次研究突破了传统幸福观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提倡通过追求内在平和而非外部短暂快乐来提升幸福感(Pan et al., 2024)。这些研究成果为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整个社会心态平和理性提供了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Jiang, T. & Sedikides, C. (2022). Awe Motivates Authentic-self Pursuit via Self-Transcendence: Implications for Prosoci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23(3), 576–596. https://doi.org/10.1037/pspi0000381
Jiang, T., Hicks, J. A., Yuan, W., Yin, Y., Needy, L., & Vess, M. (2024). The unique nature and psychosocial implications of awe. Nature Reviews Psychology, 3, 475–488. https://doi.org/10.1038/s44159-024-00322-z
Pan, X., Jiang, T., Yuan, W., Hao, C., Bai, Y., & Keltner, D. (2024). A balanced mind: Awe fosters equanimity via temporal distanc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27(6), 1127–1145. https://doi.org/10.1037/pspa0000410
Yin, Y., Yuan, W., Hao, C., Du, Y., Xu, Z., Hicks, J. A., & Jiang, T. (2024). Awe fosters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solitude. Nature Mental Health, 2, 717–727. https://doi.org/10.1038/s44220-024-00244-y
Yuan, W., Du, Y., & Jiang, T. (2024). How and when awe improves meaning in life: The role of authentic-self pursuit and trait authenticity. Emotion, 24(2), 412–430. https://dx.doi.org/10.1037/emo0001278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