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濒危木材树种多维度多样性格局与保护评估

【字体: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编辑推荐:

   研究结果近期以 Assess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of threatened timber trees in 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 为题在 国际保护生物学领域期刊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在线 发表

  

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显著推动了生物多样性格局的改变,系统了解和掌握多维度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规划至关重要。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会议(COP15)提出的“在2030年前保护地球陆地面积至少30%”这一目标,迫切需要科学可量化的多样性指标和保护优先区域识别手段。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植物系统发育与多样性保护研究组的研究人员采用多维度的多样性指标,结合物种分布模型和系统发育框架量化多样性空间格局变化趋势,系统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110种受威胁木材树种多样性格局变化及现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力。研究结果显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当前自然保护区对进化独特性和全球濒危度指标前15%热点区域的保护能力将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介于17.11%29.93%之间,这突显了保护区前瞻性建设和物种针对性保护策略的迫切性。与能量因子相关的气候因素,特别是年均气温和年温差因子被认为是驱动中国濒危木材树种分布格局变化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揭示在确定地区多样性保护目标时,需优先考虑物种的进化历史和脆弱性,并倡议将多维多样性指数纳入保护优先级评估框架。该研究扩展了传统上基于物种稀有性和地方性等标准确定保护优先次序的方法,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方案。

研究结果近期以Assess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of threatened timber trees in 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为题在国际保护生物学领域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在线发表。版纳植物园植物系统发育与多样性保护研究组已毕业博士生、现就职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胡建霖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慈秀芹高级实验师和李捷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云南基础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十四五”规划和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放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1 气候环境变量相对重要性?

2 中国濒危木材树种气候环境因子变化范围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