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作为科学家必须团结一致。”

【字体: 时间:2024年10月30日 来源:MAX-PLANCK-GESELLSCHAFT

编辑推荐: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G)和中国科学院(CAS)庆祝合作50周年

  

从一开始的谨慎态度,到20世纪90年代的系统研究人员交流,再到2018年以来选定重点领域的合作战略拓展: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与中国科学院的中德合作自1974年启动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多次适应当前地缘政治挑战。今天,马克斯·普朗克的研究人员从这种历史悠久的合作中受益,例如,他们有权使用中科院的基础设施,其中一些设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和其他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为什么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继续与这个中国顶级机构合作,同时保持科学自由并确保数据的自由交换——尽管对中国的怀疑越来越多。

在与中科院合作50周年之际,马克斯·普朗克主席帕特里克·克莱默于2024年10月28日邀请嘉宾到柏林的哈纳克之家参加科学研讨会和晚间活动。在约270位受邀嘉宾中,有中国科学院的代表、马克斯·普朗克的研究人员、赞助商以及政界和科学界的代表。当天共举办了六场科学研讨会,反映了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多样性——从科学史到生物多样性和气候保护研究,以及物理学基础研究。在当晚的活动中,双方签署了一份关于与中国科学院建立暑期学校项目的谅解备忘录。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希望这将使年轻科学家能够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在中国发展专业知识和网络。

共同克服全球危机

克莱默在演讲中谈到了与中国合作的科学成就和未来的机会。与此同时,他强调,鉴于与中国整体合作所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有必要采取一种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方式。“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作为科学家必须团结一致,维护桥梁,继续合作,同时避免风险。毕竟,我们面临的许多全球性挑战,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克莱默举例说,全球气候危机、濒临灭绝的生态系统和化学工业的转型过程等等。

中国科学院是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在研究解决方案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一事实也反映在联合出版物的数量上:在过去五年中,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他们的合作项目中发表了3700多篇联合出版物。这使得中科院成为马克斯·普朗克第二大最重要的国际合作机构,仅次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领先于美国精英大学哈佛大学。

以下四个选定的合作项目反映了马克斯·普朗克从与中国机构的合作中受益的关键领域:

使用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来追踪极端恒星

马克斯普朗克使用的独特基础设施的一个例子是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望远镜(FAST)。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的迈克尔克雷默和他的团队正在与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他们负责操作FAST射电望远镜。他们一起研究极端恒星——所谓的脉冲星。“在我的研究领域,灵敏地就是一切,”迈克尔?克莱默(Michael Kramer)说。这就是我们多年前开始与中国合作的原因。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于2020年不幸倒塌后,他们现在操作着直径500米的最大射电望远镜。“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本身就有一个超级射电望远镜。它有100米高,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可移动射电望远镜之一。然而,中国的FAST望远镜比艾菲尔地区的Effelsberg望远镜灵敏十倍,而且受人为干扰的影响更小。FAST望远镜已经在天空中发现了数百颗新的脉冲星。Effelsberg已经准备好快速定位和更详细地检查特殊标本。这里的优点是灵活性和仍然相当大的收集区域相结合。

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玛丽莲·克鲁斯(Marilyn Cruces)领导了一个德国-中国团队,他们使用FAST发现了异常古老的脉冲星,这在与Effelsberg的后续研究之后才变得明显。我们在中国的同事和我们都意识到紧张的政治局势。我们的数据很少是关键的,但当它们是关键的时候,我们自然要密切关注。我们的研究合作之所以如此顺利,正是因为我们公开透明地处理双方的情况,不掩盖任何事情。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尽可能做到最好的科学,这只有在我们结合德国和中国望远镜的优势时才有可能实现,”克莱默说。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何改变旱地的生活条件?

旱地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40%,世界人口的70%生活在这些地区。那里一直很少下雨,但随着气候变化,它们变得更加干燥。此外,农业等人类活动加剧了旱地的缺水和土壤侵蚀。在“旱地”项目中,研究人员正在调查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如何影响旱地生态系统,并最终影响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食物供应。该项目由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和中国科学院(CAS)的多个研究所合作开展。例如,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调查日益严重的干旱和不断变化的土地利用如何影响旱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在不同地区的实地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例如在西班牙或中国中部北部的黄土高原,研究人员正在详细调查水可用性和碳平衡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他们正在研究在变化的条件下,植物和土壤生物是否储存了更少的碳,从而从大气中提取了更少的二氧化碳,从而加剧了全球变暖。

再生生物医学:心脏病发作后心脏组织如何再生?

巴特瑙海姆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的Thomas Braun也长期与中国各研究机构合作。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再生生物医学联合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尤其重要。他还与香港中文大学、华中同济医学院和武汉科技大学保持合作关系。与他的中国合作伙伴一起,他在心脏病发作后心脏组织如何再生方面获得了重要的见解。

与鱼类和两栖动物不同,人类的心肌细胞在发育的早期就失去了分裂的能力。来自巴德瑙海姆和中国的研究人员用四种生长因子的混合物部分地重新编程了一只老鼠的心肌细胞,从而使它们恢复活力。通过这种方式,高度分化的心肌细胞被恢复到一种胚胎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它们可以再次分裂。哺乳动物和人类成熟的心肌细胞能够重新获得分裂的能力,这一事实开启了利用基因疗法治疗心脏病患者的可能性。

此外,Thomas Braun和来自广州的研究人员发现,能量代谢的中间产物增加了成熟心肌细胞的分裂潜力。所涉及的酶可能成为开发增强心脏再生能力的药物的目标。

帝制晚期中国宇宙观的转变及其对环境和生命认识的影响

Dagmar Schäfer是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对中国技术的历史和社会学以及过去和现在形成技术发展话语的范式特别感兴趣。她的研讨会题为“生命世界中的宇宙学:帝制晚期中国的环境与生命知识”,是庆祝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50周年学术系列活动的一部分。研讨会考察了中国帝制晚期(1368-1911)宇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对环境和生命知识的影响。研究宇宙知识是如何本地化并融入日常生活和技术实践的,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和适应一直依赖于对环境和宇宙的了解。来自不同机构的科学家——包括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MPIWG)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通过虚拟和现场交流了关于项目进展的信息。在这种方法中,各机构的不同专业知识和方法相辅相成,再加上参与者的跨学科背景,为研究提供了巨大的附加价值。这次研讨会也是马克斯·普朗克合作小组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有望发表的各种研究的起点。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