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武汉植物园在常绿和落叶树种生长策略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4年10月15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编辑推荐:
相关研究结果以 “ Interactions between leaf trait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help explain the growth of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speci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上
常绿与落叶树种,是由叶片寿命划分的两种叶习性,二者在功能性状与生境偏好上存在明显区别。与落叶树种相比,常绿树种倾向于具有更厚更小的叶片,在结构构建与防御上投资更多。常绿树种在热带与暖温带占优势,而落叶树种则在冷温带与季节性干旱地区分布更多。差异如此大的两种叶习性却能共存在亚热带地区的森林中,且常绿落叶混交林具有比单一叶习性森林更高的生产力。探究影响常绿与落叶物种生长的因素对于理解二者共存机制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学科组以湖南省八大公山25ha森林固定监测样地的25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230株个体的与资源获取、结构性防御相关的8种叶片性状,结合地形、土壤、竞争等环境因子,利用广义线性模型探究了高阶性状-环境交互作用对不同叶习性树种生长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落叶树种,常绿树种具有更高的种间性状变异。性状-环境交互作用提高了常绿与落叶个体生长的解释率,但性状-环境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预测在叶习性之间存在差异:能较好预测常绿物种表现的性状-环境组合并不适用于落叶树种(图1)。性状-环境交互作用直观地反映了叶习性对环境响应的差异,促进了我们对混交林物种共存机制的理解。
相关研究结果以“Interactions between leaf trait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help explain the growth of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speci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上。植被生态学学科组博士生秦远知为论文第一作者,乔秀娟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536)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项目(XDB31000000)的资助。
图1 固定比叶面积与叶片碳含量的性状组合时,常绿与落叶个体的相对生长速率沿同种邻体竞争强度的变化趋势。(a)为落叶树种,(b)为常绿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