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中国科大曾筑天课题组揭示血源性李斯特...

【字体: 时间:2024年10月11日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编辑推荐:

   2024 年 10 月 7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曾筑天课题组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 Inhibition of neutrophil swarming by type I interferon promotes intracellular bacterial evasion” 的研究文章

  

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胞内致病菌,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李斯特菌能够穿透机体的多重生理或免疫屏障,严重时可进入血液循环诱发脑膜炎、败血症等致命性疾病,然而对于血液中的李斯特菌如何逃逸机体固有免疫监视尚不清楚。

202410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曾筑天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Inhibition of neutrophil swarming by type I interferon promotes intracellular bacterial evasion”的研究文章。该研究利用高分辨活体显微成像技术可视化阐明了李斯特菌在体内感染的动态过程及其逃逸肝脏枯否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免疫监视的机制,并揭示I型干扰素抑制中性粒细胞集群反应是导致病毒易继发细菌感染的潜在原因。

该研究发现李斯特菌进入血液后可被肝脏中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迅速捕获,随后利用李斯特菌素OLLO)破坏KC的细胞膜,从而快速从中逃逸并感染临近的肝实质细胞。此时位于肝血窦中巡逻的中性粒细胞无法检测到躲避在肝实质细胞中的李斯特菌,导致后者大量繁殖扩增,并致使肝实质细胞裂解,李斯特菌重新暴露至肝血窦中,引发中性粒细胞集群反应(Neutrophil Swarming(图一)




进一步研究显示,李斯特菌会引起I型干扰素(IFN-I)水平系统性上升,而IFN-I可通过拮抗ERK-LTB4通路抑制中性粒细胞集群反应,从而帮助李斯特菌进一步逃逸中性粒细胞的杀伤(图二)。在病毒细菌共感染模型中,病毒诱发的IFN-I同样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集群反应受损,从而加重继发性李斯特菌感染。此外,研究进一步结合临床样本发现COVID-19患者中性粒细胞ERK通路激活和集群反应功能都发生明显受损,提示临床上病毒感染患者易并发细菌感染与IFN-I抑制中性粒细胞集群反应相关。


图二:I型干扰素抑制中性粒细胞集群反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博士生李世民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曾筑天教授和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李璐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学院姜洪源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宁教授、郑美娟教授等合作团队大力支持,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基金委和科大新医学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060-4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