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史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是如何灭绝的

【字体: 时间:2024年01月12日 来源:AAAS

编辑推荐:

  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发现,步氏巨猿在29.5万到21.5万年前灭绝,因为它们无法适应自己的食物偏好和行为习惯,且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步氏巨猿(Gigantopithcus blacki)曾经在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平原上漫步,它们的直立身高达3米,体重达250公斤。这种地球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在人类到达该地区之前就灭绝了,几乎找不到原因。只有大约2000颗牙齿化石和4块颚骨证明它们存在过。

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发现,步氏巨猿在距今29.5万到21.5万年前灭绝,因为它们无法适应自己的食物偏好和行为习惯,且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项成果于2024年1月10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颖奇教授表示:“步氏巨猿的故事在古生物学上是一个谜——在其他灵长类动物逐渐适应并生存下来的时候,这样一种强大的生物怎么会灭绝呢?它消失的原因仍不清楚,这已成为这门学科的圣杯。”

“我们研究所在这个地区挖掘步氏巨猿的证据已有十多年,但由于没有可靠的年代测定和一致的环境分析,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它灭绝的原因。”

于是,科学家们从分布在广西省的22个洞穴遗址中收集证据,旨在揭示步氏巨猿灭绝的确切原因。这项研究的基础是年代测定(dating)。

共同通讯作者、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地质年代学副教授Kira Westaway表示:“确定一个物种从化石记录中消失的确切时间,为我们提供了环境重建和行为评估的目标时间框架。如果没有可靠的年代测定,你就只能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线索。”

六所澳大利亚大学参与了该项目。研究人员对洞穴沉积物和化石采用了六种不同的测年技术,产生了157个放射性年代。他们将这些数据与八种环境和行为证据相结合,并应用于11个存在步氏巨猿证据的洞穴以及11个年代相近但未发现步氏巨猿证据的洞穴。

发光测年法(luminescence dating)是他们主要使用的技术,它测量了包裹步氏巨猿化石的埋藏沉积物中的光敏信号。另外,他们还采用铀系列测年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对步氏巨猿的牙齿本身进行测定。

通过详细的花粉分析、动物群重建、牙齿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对洞穴沉积物的微观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步氏巨猿灭绝前的环境条件。然后,利用巨猿牙齿的微量元素和牙齿微磨损纹理分析(DMTA),他们模拟了步氏巨猿在繁盛时期的行为,并将其与灭绝时期的行为进行了对比。

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的地质年代学家Renaud Joannes-Boyau副教授称:“牙齿为研究物种的行为提供了惊人的视角,显示了压力、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和重复的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步氏巨猿在距今29.5万到21.5万年前灭绝,比之前假设的要早得多。在此之前,巨猿在丰富多样的森林中繁衍生息。

在70万年至60万年前,由于季节强度的增加,环境变得更加多变,导致森林群落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红毛猩猩(步氏巨猿的近亲)随着环境变化而调整了它们的体型、行为和栖息地偏好。

相比之下,步氏巨猿在无法获得喜欢的食物时,只能依靠营养价值较低的后备食物来源,从而减少了食物的多样性。这种猿类的流动性下降,觅食的地理范围缩小,面临着长期压力和数量减少的问题。

张颖奇教授表示:“与红毛猩猩等适应能力更强的物种相比,步氏巨猿是极端的专家,这最终导致了它的消亡。”

Westaway副教授称:“探索过去未解决的物种灭绝的原因,为我们了解灵长类动物的适应能力以及其他大型动物在过去和未来的命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The demise of the giant ape Gigantopithecus blacki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