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可以有肌肉了!可自我感应的电子人造肌肉

【字体: 时间:2023年07月13日 来源: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编辑推荐: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有自我感知能力的,具有与天然肌肉相似柔韧性和可拉伸性的人造肌肉,可通过调节电压在软硬状态之间无缝转换,同时还能通过阻力变化感知力和变形,可以集成到复杂的软机器人系统中或帮助残疾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制造过程简单可靠。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仿生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开发了一种新的电动可变刚度人造肌肉。这项创新技术发表在《先进智能系统》杂志上,具有自我感知能力,有可能彻底改变软机器人和医疗应用。人造肌肉在软硬状态之间无缝转换,同时还能感知力和变形。它具有与天然肌肉相似的柔韧性和可拉伸性,可以集成到复杂的软机器人系统中,并适应各种形状。通过调节电压,肌肉迅速改变其刚度,并能通过阻力变化监测自身变形。制造过程简单可靠,使其成为一系列应用的理想选择,包括帮助残疾人或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这项创新技术有可能彻底改变软机器人和医疗应用。

肌肉收缩硬化不仅是增强力量所必需的,而且还能使生物体快速反应。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QMUL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团队成功地创造了一种人造肌肉,这种肌肉可以在软状态和硬状态之间无缝转换,同时还具有感知力和变形的非凡能力。

玛丽女王学院讲师、首席研究员张克涛博士解释了可变刚度技术在人工类肌肉执行器中的重要性。张博士说:“赋予机器人自我感知能力,尤其是那些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机器人,是迈向真正的仿生智能的关键一步。”

研究人员开发的尖端人造肌肉具有与天然肌肉相似的灵活性和可拉伸性,使其成为集成复杂的软机器人系统和适应各种几何形状的理想选择。这种具有条纹结构的柔性致动器能够承受长度方向超过200%的拉伸,具有卓越的耐用性。

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人工肌肉可以快速调节其刚度,实现刚度变化超过30倍的连续调制。与其他类型的人造肌肉相比,它的电压驱动特性在响应速度方面提供了显著的优势。此外,这项新技术可以通过电阻变化来监测其变形,从而消除了对额外传感器布置的需求,简化了控制机制,同时降低了成本。

该自传感人工肌肉的制作工艺简单、可靠。利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将碳纳米管与液态硅混合,并使用涂膜器均匀涂覆,形成薄层阴极,同时作为人造肌肉的传感部分。阳极采用软金属网切割直接制成,驱动层夹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液体材料固化后,形成完整的自传感变刚度人工肌肉。

这种柔性变刚度技术的潜在应用是广泛的,从软机器人到医疗应用。与人体的无缝集成为帮助残疾人或患者执行基本的日常任务提供了可能性。通过集成自我感知的人造肌肉,可穿戴机器人设备可以监测患者的活动,并通过调节僵硬程度提供阻力,促进康复训练期间肌肉功能的恢复。

“虽然在这些医疗机器人可以在临床环境中部署之前仍有挑战需要解决,但这项研究代表了人机集成的关键一步,”张博士强调说。“它为软性和可穿戴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蓝图。”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标志着仿生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们开发了自我传感的电动人造肌肉,为软机器人技术和医疗应用的进步铺平了道路。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