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外泌体眼内缓释剂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字体: 时间:2023年11月03日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辑推荐:

   图 ExoCap的构建及其在食蟹猴致敏分枝杆菌性葡萄膜炎模型中的治疗效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222502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魏炜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陶勇教授合作在基于自愈合大孔微球的外泌体眼内缓释剂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可降解聚合物微球负载外泌体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Exosome-loaded degradable polymeric microcapsu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vitreoretinal diseases )”为题,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3-01112-3

  


图 ExoCap的构建及其在食蟹猴致敏分枝杆菌性葡萄膜炎模型中的治疗效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222502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魏炜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陶勇教授合作在基于自愈合大孔微球的外泌体眼内缓释剂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可降解聚合物微球负载外泌体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Exosome-loaded degradable polymeric microcapsu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vitreoretinal diseases )”为题,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3-01112-3。

  近年来,细胞疗法在眼科疾病治疗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但该疗法仍面临着体内细胞存活率低、病理环境下细胞表型不稳定、细胞产品保存条件苛刻等一系列难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基于独创的自愈合大孔微球(Cap)负载外泌体(Exo),该ExoCap体系可以在尺寸、内部结构、分泌行为等方面实现对功能性细胞的模拟;当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后,ExoCap可以在眼内向下沉降并滞留于玻璃体腔底部,避免了活细胞注射后悬浮于玻璃体腔而影响视线;ExoCap缓慢降解并持续释放其内装载的活性外泌体,有利于长期发挥药效。该体系可以根据治疗需求负载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