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红教授课题组在剧毒鹅膏菌快速分子检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字体: 时间:2021年12月08日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推荐:

  

  

近年来我国因误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事件频繁发生,野生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物中毒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中毒后对蘑菇种类的早期鉴定对中毒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80%以上的中毒死亡是因食用剧毒的鹅膏菌引起,而由于鹅膏菌物种的多样性与中毒现场样本的不完整性,以及形态鉴定需要专业分类工作者,分子生物学鉴定还需要PCR仪和DNA测序等专业技术和手段,故中毒后蘑菇种类的早期鉴定所需时间长,难以满足基层疾控和医疗单位对毒蘑菇中毒快速鉴定毒源的要求。

我院真菌研究室陈作红教授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在剧毒鹅膏菌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检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Universal Identification of Lethal Amanitas by Using Hyperbranche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Based on α-amanitin Gene Sequences”于6月17日发表在Food Chemistry(SCI 1区,IF=5.399);“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Lethal Amanita Species”6月18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SCI 2区,IF=4.259)。

该项研究主要利用两种恒温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和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hyperbranche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HRCA),基于α-鹅膏毒肽基因(α-AMA)序列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设计了一系列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系列针对剧毒鹅膏菌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地鉴定和区分亲缘关系非常近的剧毒鹅膏各物种,准确识别和区分剧毒鹅膏和非剧毒鹅膏。相比传统的PCR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简单快速,成本低,1-2小时内就能完成检测反应,判断反应结果,有利于医护人员对中毒患者的准确诊断及采取更恰当的治疗措施,非常适合于基层单位推广和中毒现场应用,对蘑菇中毒物种的快速鉴定和中毒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2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真菌研究室的博士生何正蜜,通讯作者均为陈作红教授。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获得湖南省生态学重点学科的支持。










                             剧毒鹅膏菌快速分子检测流程

发表的论文链接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8814619311331

发表的论文链接2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19.01523/abstract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