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勇夫、秦国友课题组合作研究在心血管疾病健康领域取得进展

【字体: 时间:2021年12月02日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编辑推荐:

  

  

供稿  余勇夫、秦国友

近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勇夫、秦国友课题组和丹麦奥胡斯大学Jiong Li教授课题组以及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慧琳副主任医师课题组合作研究在心血管疾病健康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为“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risks of overall and type-specif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population- and sibling-matched cohort study”和“Time-varying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分别发表在Diabetes Care(IF=19.11)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IF=5.09)。

  1. 1妊娠糖尿病与总体和特异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少研究表明妊娠糖尿病(GDM)病史会增加女性晚年罹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来自横断面、病例对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此外,GDM与特定CVD风险之间的关联尚不清楚,也很少有研究考虑到2型糖尿病的中介作用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这可能会影响GDM和CVD之间的关联。为此,余勇夫团队进行了一项基于大样本人群的队列研究,利用全队列和同胞配对分析探索妊娠糖尿病与总体和特异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这些关联是否因孕前肥胖或母亲CVD史而改变。这项研究还使用中介分析量化了GDM后2型糖尿病的影响。研究发现,有GDM病史的女性总体CVD风险增加40%(风险比[HR]:1.40,95% CI:1.35–1.45)。同胞匹配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果(HR:1.44,95% CI:1.28–1.62)。由GDM后发生的 2 型糖尿病解释的 GDM 与总体 CVD 之间的关联的比例为 23.3% (15.4-32.8%)。研究还观察到特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包括中风风险增加 65%,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增加两倍以上。此外,在患有 GDM 和孕前肥胖或有 CVD 母亲病史的女性中,总体CVD风险升高更为明显。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持续监测有 GDM 病史的女性,尤其是那些有孕前肥胖或母亲 CVD 病史的女性,可能会提供更好的机会来降低其心血管风险。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勇夫青年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勇夫青年研究员和丹麦奥胡斯大学Jiong Li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care.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21/11/11/dc21-1018?rss=1)

  1. 2. 高血压患者中体质指数对全因死亡的时变影响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CVD)和全因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全球疾病负担正在逐渐增加。同时,全球肥胖率也在逐年上升,体重指数(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呈正相关。国际健康管理指南将控制BMI作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重点以期获得良好的预后效应。然而,不同体质指数(尤其是高BMI)的高血压患者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为此,余勇夫、秦国友课题组和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慧琳副主任医师课题组合作,开展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大样本量回顾性队列研究。该研究收集了上海市闵行区电子健康信息系统(EHR)的数据,采用变系数Cox回归模型研究高血压人群中的基线BMI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与正常体重(18.5-22.9 kg/m2)相比,体重过轻(<18.5 kg/m2)和二级肥胖(≥30 kg/m2)的高血压患者与更高的死亡率相关(低体重和二级肥胖随访1年和10年的风险比(HR)分别为:1.51 (95% CI:1.39-1.65)、1.27(95% CI:1.15-1.41)和1.08(95% CI:0.96-1.21) 和 1.16(95% CI:1.03-1.30)。然而,超重(23-24.9 kg/m2)和一级肥胖(25-29.9 kg/m2)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尽管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超重和一级肥胖随访1年和10年的 HR分别为:0.85(95% CI:0.81-0.90)、0.96(95% CI:0.91-1.02)和 0.80(95% CI:0.76-0.84) 和 1.04(95% CI:0.99-1.10))。本研究突出了亚洲人群中超重和一级肥胖的生存优势,强调对不同患者提供差异化的体重管理策略。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硕士研究生朱晶晶为共同第一作者,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慧琳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勇夫青年研究员和秦国友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697410/)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