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龙教授应邀《Neuron》杂志采访,畅谈光学成像工具发展及全脑研究

【字体: 时间:2021年11月06日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推荐:

  

  

作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之一,《Neuron》每年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同期出版主题综述合集。当下,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Neuron》杂志组织了系列专刊,通过 “NeuroView”和“Q&A”(问与答)等形式,邀请了不同地区、背景与职业阶段的神经科学研究者就个人经历、对领域的认识与展望以及疫情下的科研和生活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2021年11月3日出版的《Neuron》专刊中,李毓龙教授以问答访谈的形式对有关光学成像工具发展及全脑研究相关的多个重要问题进行了个人分享。

李毓龙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06年获得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导师:George Augustine教授),之后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训练(合作导师:Richard Tsien教授),现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聘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毓龙博士为首届“峰基金、首届科学探索奖及北脑学者获得者,还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等。2012年,李毓龙博士在北大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聚焦于神经元通讯的基本结构--突触,从两个层面上开展研究工作:一是开发新型成像探针,用于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解析神经系统的复杂功能;二是借助此类工具探究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特别是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对神经递质释放的调控。课题组近期工作发表在Cell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MethodsNeuroneLife等高水平期刊,详见实验室主页:http://yulonglilab.org/

Li Lab大家庭合影

在本期的访谈中,针对神经科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有可能出现新进展和突破的领域,实验室今后的研究方向,对人工智能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应用的看法,对未来神经生物学家的培养,疫情对个人生活、工作、学生培养、实验研究及文章发表的影响,对建立科研公平的看法及相关贡献,个人的科研偶像及科研灵感的来源等问题,李毓龙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及感悟,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做出了独到的分享。

下附中文译文及英文原文,以飨读者。

中文译稿(译者:王嘉琪):中文译稿.pdf

英文原文:英文原文.pdf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