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自杀式”CRISPR/Cas9系统

【字体: 时间:2016年08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8月9日,来自南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题为“A ‘suicide’ CRISPR-Cas9 system to promote gene deletion and restoration by electroporation in Cryptococcus neoformans”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自杀式” CRISPR-Cas9系统,使我们能够通过后续的互补作用,验证基因的功能,并有可能减少脱靶效应。因此,这项技术适用于新型隐球菌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生物通报道:8月9日,来自南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题为“A ‘suicide’ CRISPR-Cas9 system to promote gene deletion and restoration by electroporation in Cryptococcus neoformans”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自杀式” CRISPR-Cas9系统,使我们能够通过后续的互补作用,验证基因的功能,并有可能减少脱靶效应。因此,这项技术适用于新型隐球菌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朱旭东教授。点击阅读南开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南开大学:基于PacBio平台的全长转录组测序南开大学:基于PacBio平台的全长转录组测序南开大学Cell子刊发布表观遗传新文章

作为原核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免疫机制,集群定期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和CRISPR相关(CRISPER-Cas)系统,使宿主能够防御噬菌体和其他可移动的元素和载体。CRISPR-Cas9系统在基因组编辑中的效力广受好评,特别是难以进行遗传操纵的生物体。为了构建这一系统,需要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单一的嵌合引导性RNA(gRNA)成分,是通过将约20nt的靶序列RNA(crRNA)与一段订制的细菌tracrRNA、以及细菌Cas9内切酶的一个蛋白质成分融合而产生的。

这一系统通常被转化到宿主细胞以进行功能表达。用以gRNA和Cas9核酸酶生产的表达组件将在很大程度上持续存在于宿主中——甚至在编辑过程完成后,作为异位整合副本或自由复制的DNA分子(minichromosomes)。因此,这种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如Cas9内切酶的潜在毒性和伴随细胞增殖而积累的靶基因突变。触发不良遗传学变化的CRISPR-Cas9系统通常出现脱靶效用,在某些生物中CRISPR-Cas9是有细胞毒性的,包括酿酒酵母和裂殖酵母。

科学家在研究中遇到的另一个实际问题是,CRISPR-Cas9系统在细胞中的持久性,会阻止新生隐球菌(C. neoformans)中突变基因的修复,因为该系统也靶定包含相同gRNA靶序列的互补基因。这种局限性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编辑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因为CRISPR-Cas9表达组件的体内存在,并不适于许多的应用(例如,生物医学和农业)。即使是在微生物的实验室研究中,剩余的CRISPR-Cas9 DNA也会降低该系统作为基因组操纵工具的有利度。

索取Lifetech iBind Flex Western System的详细技术资料,了解它如何让转膜后的工作变轻松

担子菌酵母新型隐球菌(C. neoformans)作为艾滋病相关真菌病和其他基本生物问题的一种模型,已经得以广泛的研究,并存在低的同源重组频率,特别是D型菌株。目前已经开发出来两种不同的转化系统——基因枪转化和电穿孔转化,通过同源重组破坏许多基因。然而,这些方法实现的同源重组频率,在A型和D型菌株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基因枪转化是一种昂贵的程序,可以通过同源重组实现A型菌株的基因破坏,频率在2%和50%之间,而D型菌株系列的频率在1%和4%之间。

此外,在D型菌株中,电穿孔转化可引起1/1000到1/100,000的同源重组频率。其他基因组编辑技术,例如锌指核酸酶或TAL效应物核酸酶(TALENS),在这种菌一直没有相关报道。因此,构建一个功能性CRISPR-Cas9系统来进行靶向基因删除和基因重组,用于酵母的毒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自发消除CRISPR-Cas9系统的方法,而不会影响其强大的编辑功能。该研究小组在一种内源性U6启动子和人密码子优化的Cas9内切酶的驱动下,成功地表达了单个引导RNA。该系统可在酵母中有效地生成一个插入缺失突变,并通过电穿孔法,经由同源同源性修复,有效地进行靶向基因中断。

然后,该研究小组通过CRISPR-Cas9表达组件到重组构建的顺式排列,证明了该系统的自发消除。在系统介导的双交换之后,CRISPR-Cas9组件被裂解和降解,这可通过Southern blotting得以验证。这种“自杀式” CRISPR-Cas9系统,使我们能够通过后续的互补作用,来验证基因的功能,并有可能减少脱靶效应。因此,这项技术有潜力用于新型隐球菌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生物通:王英)

注:朱旭东,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9-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人事处处长;1994年8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留学,1999年1月获博士学位;1999-2002年,在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 -04年,在Illinois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工作。2005年回国。现任中国微生物学名词名称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编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863”、“973”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参编专著2部,获得授权专利3项。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A ‘suicide’ CRISPR-Cas9 system to promote gene deletion and restoration by electroporation in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Abstract:Loss-of-function mutagenesis is an important tool used to characterize gene functions, and the CRISPR-Cas9 system is a powerful method for performing targeted mutagenesis in organisms that present low recombination frequencies, such as the serotype D strains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However, when the CRISPR-Cas9 system persists in the host cells, off-target effects and Cas9 cytotoxicity may occur, which might block subsequent genetic manipulation. Here, we report a method of spontaneously eliminating the CRISPR-Cas9 system without impairing its robust editing function. We successfully expressed single guide RNA under the driver of an endogenous U6 promoter and the human codon-optimized Cas9 endonuclease with an ACT1 promoter. This system can effectively generate an indel mutation and efficiently perform targeted gene disruption via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by electroporation in yeast. We then demonstrated the spontaneous elimination of the system via a cis arrangement of the CRISPR-Cas9 expression cassettes to the recombination construct. After a system-mediated double crossover, the CRISPR-Cas9 cassettes were cleaved and degraded, which was validated by Southern blotting. This ‘suicide’ CRISPR-Cas9 system enables the validation of gene functions by subsequent complementation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minimize off-target effects. Thus, this technique has the potential for use in functional genomics studies of C. neoformans.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