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大韩佳锂教授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成果

【字体: 时间:2016年07月2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印第安纳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11个新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易感位点。研究结果发布在7月1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印第安纳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11个新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易感位点。研究结果发布在7月1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任职于天津医科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的韩佳锂(Jiali Han)教授,及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Kavita Y. Sarin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韩佳锂教授主要从事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及队列研究,特别是针对癌症病因及预防、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做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科研成果。

抢先索取SeqCap RNA序列捕获产品的资料

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是仅此于基底细胞癌(BCC)在人群中第二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在美国白种人中的终身发病率为7–11%,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卫生负担。此外,据估计在美国有6,000人死于SCC。皮肤白皙、男性性别、紫外线暴露和器官移植都与SCC发病率增高有关联。但当前对于与SCC风险相关的遗传变异仍不是很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对总共7,404个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例和292,076对照者进行了两阶段全基因组关联研究。8个位点达到全基因组显著水平,包括7个以往证实与色素沉着相关的位点:MC1R, ASIP, TYR, SLC45A2, OCA2, IRF4和 BNC2。他们还发现了另外4个易感位点:参与改变肿瘤与细胞免疫之间互作的转移抑制基因11q23.3 CADM1,2p22.3,与抗凋亡信号通路和黑色素瘤进展相关的戴奥辛受体(Dioxin receptor) 7p21.1 AHR,及在分泌和细胞增殖中起作用的一个假定癌基因9q34.3 SEC16A。这些易感位点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了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

鳞状细胞癌又称棘细胞癌或表皮样癌,起源于上皮细胞。这种癌症主要从有鳞状上皮复盖的皮肤开始,皮肤和结膜交界处的睑缘是其多发部位。其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者为高。发展较快,破坏也较大。2011年,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中心临床学院,哈佛医学院等处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能帮助机体免于患上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基因,从而揭示了中止这种癌症的信号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ancer Cell杂志上(Cancer Cell:癌症中止信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miRNA具有肿瘤抑制因子及癌基因作用。那些在癌症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miRNA被称作oncogenic miRNA,即oncomiR。 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形成相关的小分子OncomiR-365,相关论文发表在癌症领域主流杂志《Carcinogenesis》上(南方医科大学新文章解析miRNA与癌症 )。

理论上说,肿瘤就是一支克隆军队,由原始癌细胞的大量副本所构成。然而有一些肿瘤细胞的行为并不像复制本,它们不可预知的行为可以给治疗造成一些问题。由于在肿瘤内的一些癌细胞屈服于某些抗癌药的同时,另一些癌细胞可以存活下来,一旦终止治疗则会致使肿瘤复活。在发表于2015年2月26日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鳞状细胞癌中追踪了推动这种可变脆弱性的罪魁祸首:暴露于靠近肿瘤血管聚集的免疫细胞发出的TGF-β信号下(Cell揭开癌症干细胞耐药之谜)。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novel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present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utaneous malignancy, affecting 7–11% of Caucas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susceptibility to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main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 two-stag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otalling 7,404 cases and 292,076 controls. Eleven loci reached genome-wide significance (P<5 × 10−8) including seven previously confirmed pigmentation-related loci: MC1R, ASIP, TYR, SLC45A2, OCA2, IRF4 and BNC2. We identify an additional four susceptibility loci: 11q23.3 CADM1, a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involved in modifying tumour interaction with cell-mediated immunity; 2p22.3; 7p21.1 AHR, the dioxin receptor involved in anti-apoptotic pathways and melanoma progression; and 9q34.3 SEC16A, a putative oncogene with roles in secretion and cellular proliferation. These susceptibility loci provide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作者简介:

韩佳锂

2004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公共健康生命科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教授。主要科学研究方向为癌症病因及预防、遗传及环境因素分子流行病学。

主要从事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及队列研究,特别是针对癌症病因及预防、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做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科研成果。主持全基因组关联后期研究,整合基因表达谱和基因通路谱等一系列多维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的方法及手段,以确定新发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获NIH/NCI科研经费项目20项,发表文章 73篇,培养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多名,担任19项科研经费评审专家,兼任3个国际学术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