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成果

【字体: 时间:2015年01月2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9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18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

  

生物通报道: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9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18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

各奖项分别的比例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2项,约为15%、25%、60%。而且今年共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科学技术合作奖29项,为历年推荐数量最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家若列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等7位外籍科学家和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获奖。

另外据分析,此次获奖项目从立项到结题的平均时间为10.7年,研究时间最长的是自然奖二等奖项目“中国两栖动物系统学研究”,该项目从1961年7月至2010年3月、历时49年。

活性氧检测用高选择性荧光探针 终端首次试用,享7.5折优惠!

其中中山大学的“组织免疫微环境促进人肝癌进展的新机制”项目是由于中山大学郑利民,庄诗美,邝栋明和吴艳完成,这一项目指出免疫细胞不仅能抑制肿瘤恶化,反过来肿瘤还可以利用“免疫活化”来产生免疫耐受,最终促进其生长。

组织免疫微环境可显著影响肿瘤的进展,是肿瘤防治的重要靶标。但以往关于肿瘤免疫的研究通常是将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并集中于免疫抑制。

这一项目结合肝癌临床样本和实验模型开展了系统研究,发现:肿瘤可利用免疫细胞在组织中迁移/分化的时间与空间特性来对其进行动态教育,使免疫细胞在肝癌组织的不同区域呈现出独特的分布和功能;除了免疫抑制,肿瘤还会利用“免疫活化”来帮助其进展;并鉴定出多个组织微环境中调控免疫和肿瘤细胞功能的重要分子。这些成果有助于我们以新的思路来理解肿瘤免疫编辑机制,并为通过选择性调控“免疫微环境内容”来恢复或重建其抗肿瘤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多年来,虽然在动物身上做免疫治疗,发现了不少新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物种差异及肿瘤生成机制不同,动物实验成果还是不能很好地运用于临床。因此郑利民研究组决定以肝癌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临床肿瘤样本和人体免疫细胞模型,系统研究肿瘤组织不同区域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及其临床意义。

经过八年多的研究,团队有了重大发现。就像人有优点和缺点一样,免疫细胞也同时拥有好和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免疫细胞不仅能抑制肿瘤恶化,反过来肿瘤还可以利用“免疫活化”来产生免疫耐受,最终促进其生长。

研究人员抽取了肝癌常见的七八种免疫细胞进行实验,最终证实,免疫细胞在人体肿瘤的不同区域的确可呈现出不同功能。就此推断,若希望更加有效地逆转肿瘤生长,则有必要同时调控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

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发现免疫细胞“变坏”的原因,以及如何逆转免疫细胞“变坏”的进程。

生物通相关文章:

中山大学PNAS发表癌症新文章

中山大学最新《Blood》文章解析细胞因子新发现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