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院士伉俪2013最新PNAS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01月0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神经元高活性和高尔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揭示出了神经元活性对细胞器结构造成的前所未知的影响,这不仅可用于解析高尔基体中的蛋白加工和运送过程,而且也有助于解析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相关成果公布在1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版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神经元高活性和高尔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揭示出了神经元活性对细胞器结构造成的前所未知的影响,这不仅可用于解析高尔基体中的蛋白加工和运送过程,而且也有助于解析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相关成果公布在1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版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詹裕农(Yuh-Nung Jan) 叶公杼(Lily Yeh Jan)夫妻,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离子通道和神经发育等方面,不仅他们的工作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并且从他们实验室中也走出了多位华人科学家,其中包括获得Science杂志“青年科学家奖”的时松海,哥伦比亚大学杨建,麻省理工学院的沈华智和北京大学饶毅等等。
高尔基体是一种由成摞的扁囊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有关的亚细胞结构,这种结构起着区分蛋白质和搬运蛋白质的作用,有趣的是自其于1898年被发现以来引起一些争论。最初的争论是这种结构是否根本就不存在,之后又转向了高尔基体是一个永久结构,还是是转瞬即逝的结构。
现在科学研究证明,高尔基体复合物在细胞功能的许多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膜蛋白和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分类,以及糖基化的翻译后修饰等。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集中分析了神经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作用。
研究人员观察到了海马神经细胞在高兴奋状态下,高尔基体复合物的可逆片段,并且这些片段同时也存在于高活性(hyperactivity)培养神经元中,这些神经元由于长期封阻在GABAA介导的抑制作用,或者NMDA受体拮抗剂被去除的情况下,而呈现出高度活性。
这项研究搭建起了神经元高度活性和高尔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从中揭示出了一种此前未发现的神经元活性对细胞器结构造成的影响,这将有助于解析高尔基体中的蛋白加工过程,以及运送过程,并也有助于解析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
近期詹裕农,叶公杼研究组还在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利用TMEM16F敲除小鼠模型,发现了细胞质膜上出现磷脂紊乱的一种新机制,磷脂紊乱是血小板凝固过程中血小板激活的一个关键前步骤。
之前的研究曾发现了一种属于TMEM16跨膜蛋白家族,称为TMEM16F的蛋白,造成Scott综合症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编码这种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因此钙离子依赖性脂质紊乱,磷脂拼接活性存在缺陷。而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TMEM16F敲除小鼠,此种小鼠存在出血缺陷,在钙离子依赖性磷脂酰丝氨酸存在的情况下会出现血小板缺乏症,在血小板前体巨核细胞中会缺乏钙离子激活的阳离子电流。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TMEM16F异源表达会产生一个小电导钙离子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small-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nonselective cation ,SCAN)电流,此电流产生sp单通道电导,而不是CaCC(钙离子激活氯离子通道)。(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Increased neuronal activity fragments the Golgi complex
The Golgi complex is essential for many aspects of cellular function, including trafficking and sorting of membrane and secretory proteins and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by glycosylation. We observed reversible fragmentation of the Golgi complex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cultured in hyperexcitable conditions. In addition, Golgi fragmentation was found in cultured neurons with hyperactivity due to prolonged blockade of GABAA-mediated inhibition or withdrawal of NMDA receptor antagonism. The interplay between neuronal hyperactivity and Golgi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thus reveals a previously uncharacterized impact of neuronal activity on organelle structure. This finding may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protein processing and trafficking in the Golgi as well as effects on neuronal signaling.
附:
夫妇相随--记华裔美国科学院院士伉俪
生物通报道: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来自同一所大学,毕业后同时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录取,就读期间同时从物理系转到了生物系,并且在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的过程当中,他们也是巧合地同一年晋升,1984年,他们又一次同时被霍德华休斯医学院(HHMI)聘为研究员。他们就是来自旧金山加州大学的詹裕农(Yuh-Nung Jan) 叶公杼(Lily Yeh Jan)夫妻。这一个又一个巧合好似浑然天成,但是1996他们同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却是来自妻子的坚持――1995年妻子叶公杼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但是因为丈夫未获提名而婉言拒绝了这一殊荣,直到次年詹裕农也获提名,这样又促成了他们 “巧合”的同时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詹裕农叶公杼俩夫妇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钾离子通道和果蝇神经发育,1986年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克隆出了一种钾离子通道Shaker基因,这一工作与20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主题吻合,许多科学家表示获奖名单中没有他们的名字真是种遗憾。虽然未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詹裕农和叶公杼的工作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并且从他们实验室中也走出了多位华人科学家,其中包括获得Science杂志“青年科学家奖”的时松海,哥伦比亚大学杨建,麻省理工学院的沈华智和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饶毅等等。
在各大顶级期刊,比如Cell,Science,Nature,Neuron等杂志上,詹裕农和叶公杼发表了许多文章,今年就有8篇。10月7日新一期Cell杂志题为“Common Molecular Pathways Mediate Long-Term Potentiation of Synaptic Excitation and Slow Synaptic Inhibition”的文章是他们的研究新成果。这篇文章从神经突触入手,研究发现CA1锥形神经元信号通路也可以引起慢抑制性突触后电位(slow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 ,sIPSC)的长时程增益作用(long-term potentiation,LTP)。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