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国疾控中心PNAS揭示蜱虫病元凶致病机制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2年06月0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日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一种独特的小鼠模型阐明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致病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一种独特的小鼠模型阐明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致病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李德新教授。主要从事病毒性出血热疫苗、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病毒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国家级病毒性出血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汉坦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病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俗称蜱虫病。发病征候包括发热和多器官衰竭。实验室测试显示,此病伴有血小板和白血球减少的症状。2010年,在河南出现18例生前被“蜱”叮咬致死的病例。但当时既没有分离出病原体,也没有有效药物,2010年下半年,“蜱虫病”引起了部分公众的恐慌。2010年5月下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卫生部组织下开展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主动发现、搜索等监测工作,分别在湖北、河南和山东等6个省采集了病人血标本。
李德新所长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来自6个省“蜱”叮咬病人血清中分离到新布尼亚病毒,并完成了11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通过对该病毒基因结构和形态特征的详细分析,确定新布尼亚科病毒SFTSV是蜱虫病元凶。相关论文发表在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是全球病毒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性成果,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同。
新研究在原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SFTSV的致病机制。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独特的C57/BL6小鼠SFTS感染模型,使得小鼠表现出血小板减少症和白血球减少等标志性症状。研究人员在小鼠脾脏、肝脏和肾脏中鉴别了病毒RNA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发现病毒仅在脾脏中复制,从而表明脾脏是SFTSV的靶器官。 此外,在脾脏中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也显著增多,SFTSV与血小板共定位于脾脏红髓的巨噬细胞细胞质中。体外细胞分析进一步揭示SFTSV附着在了小鼠血小板上,通过小鼠原始巨噬细胞促进了血小板的吞噬作用。结合体内研究结果表明SFTSV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脾脏巨噬细胞清除了循环的病毒结合血小板所致。
新研究在模拟人类SFTS病的小鼠模型中阐明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的致病机制,为开发出预防及治疗该疾病的有效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Pathogenesis of emerging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 C57/BL6 mouse model
The discovery of an emerging viral disease,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caused by SFTS virus (SFTSV), has prompted the need to understand pathogenesis of SFTSV. We are unique in establishing an infectious model of SFTS in C57/BL6 mice, resulting in hallmark symptoms of thrombocytopenia and leukocytopenia. Viral RNA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pleen, liver, and kidney. However, viral replication was only found in the spleen, which suggested the spleen to be the principle target organ of SFTSV. Moreover, the number of macrophages and platelets were largely increased in the spleen, and SFTSV colocalized with platelets in cytoplasm of macrophages in the red pulp of the spleen. In vitro cellular assays further revealed that SFTSV adhered to mouse platelets and facilitated the phagocytosis of platelets by mouse primary macrophages, which in combination with in vivo findings, suggests that SFTSV-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s caused by clearance of circulating virus-bound platelets by splenic macrophages. Thus, this study has elucidated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thrombocytopenia in a mouse model resembling human SFTS disease.
作者简介:
李德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病毒性出血热室主任。
主要从事病毒性出血热疫苗、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病毒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国家级病毒性出血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汉坦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病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卓有成效,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和登革热的监测网络和并完成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登革热监测方案和全国出血热诊断标准等。
先后研制成功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单价和双价灭活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并已商品化和市场化。并研制成功了流行性出血热IgG,IgM 诊断试剂盒及PCR诊断试剂盒和SARS病毒IgM 诊断试剂盒及PCR诊断试剂盒;建立病毒性出血热的检测诊断方法研究;建立包括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在内的重要病毒性出血热诊断技术。
首次分离到新发传染病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病原-Sin Nombre病毒及证实汉坦病毒的基因重排;首次证明在我国存在普马拉型汉坦病毒流行,并发现汉坦病毒基因的非编码区和病毒毒力有关,对我国新型疫苗研制起到理论指导意义。
在汉坦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包括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汉坦病毒病毒样颗粒(VLP)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及以麻诊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研究等方面也取得巨大成果。
先后主持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发传染病专项等课题1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国防部陆军传染病研究所科技贡献奖,并获得新药证书2本,申请专利5项。成果转让4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有关研究论文和论著近40余篇。
10x Genomics閺傛澘鎼isium HD 瀵偓閸氼垰宕熺紒鍡氬劒閸掑棜椴搁悳鍥╂畱閸忋劏娴嗚ぐ鏇犵矋缁屾椽妫块崚鍡樼€介敍锟�
濞嗐垼绻嬫稉瀣祰Twist閵嗗﹣绗夐弬顓炲綁閸栨牜娈慍RISPR缁涙盯鈧鐗哥仦鈧妴瀣暩鐎涙劒鍔�
閸楁洜绮忛懗鐐寸ゴ鎼村繐鍙嗛梻銊ャ亣鐠佹彃鐖� - 濞e崬鍙嗘禍鍡毿掓禒搴n儑娑撯偓娑擃亜宕熺紒鍡氬劒鐎圭偤鐛欑拋鎹愵吀閸掔増鏆熼幑顔垮窛閹貉傜瑢閸欘垵顫嬮崠鏍掗弸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