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专题报道:最新项目申报指南(2013版)

【字体: 时间:2012年02月1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13年973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农业科学领域打头,生物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农业科学领域,健康科学领域(中医理论专题,重要传染病基础研究专题)和综合交叉科学领域中

  生物通报道: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项目申报指南近期已经公布,此次973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2013年项目受理日期为今年3月25日8:00至4月9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网上申报流程和有关事项将于3月上旬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上另行通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世界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

此次项目申报指南以农业科学领域打头,生物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农业科学领域,健康科学领域(中医理论专题,重要传染病基础研究专题)和综合交叉科学领域中,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新方向:合成生物学,这一研究领域以人工手段制造生物系统,与传统生物学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的办法不同,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完全是相反的,它是从最基本的要素开始一步步建立零部件。与基因工程把一个物种的基因延续、改变并转移至另一物种的作法不同,合成生物学的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生物系统(artificial biosystem),让它们像电路一样运行。

目前国外获得不少重要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成果,比如去年美国首次完成一种真核生物,或者说复杂生物中的半人工合成染色体,这标志着真核生物大规模基因组工程又进了一大步。

合成生物学之所以被誉为第四次科技浪潮中的弄潮儿,在于它可将impossible变成every thing is possible,在解决人类能源、环境、医疗、药物生产等问题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973项目申报具体内容:

农业科学领域:

1. 主要农作物生殖发育的分子机理和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率的研究
研究主要农作物生殖发育障碍及育性的分子机理,探索作物育性人工调控的新策略和新技术;为提高杂种优势的利用效率,揭示产量和生态适应性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探索提高杂种优势效率的新途径。

2. 作物脂肪酸和特殊营养成分形成和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
研究油料作物(如油菜等)高含油量形成及其积累的分子机理,为培育特高含油量品种发掘基因资源和提供技术基础;针对食品营养健康的重大需求,研究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的合成、转运和积累及其调控的分子机理,为培育具有高含量特殊营养成份的作物品种提供理论和方法。

3. 作物器官衰老的分子基础及其对产量、品质性状形成的调控研究
研究主要农作物叶片衰老过程启动及其对产量、品质性状形成调控的分子基础,为延缓叶片后期衰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果实采后生理和衰老过程及其调控,阐明果实采后营养品质变化的生理基础,为降低采后损失、延长贮藏期提供新思路和技术基础。

4. 农业动物繁殖力和优良生产性状遗传机理研究
为提高猪繁殖力和繁育水平,开展排卵率、胚胎存活率和哺乳性能等相关的遗传机理研究;为提高经济鱼类的品质和养殖效益,开展杂交、育性决定、配子操作及创制优良生产性状的遗传机理研究。

5. 农业动物安全高效养殖的基础研究
为提高农业动物蛋白质利用和减少氮排放污染,开展肠道微生物消化代谢和肠道吸收转运营养素以及相应的体内过程等机理研究;为提高农业动物健康养殖水平,开展病原致病菌耐药性机理的研究。

6. 提高草原生产力和农田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
研究北方草原生产力的均衡调控机制和途径,研究优质牧草和乡土草种抗逆优质高产的生物学基础,为草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针对不同农业生态区域,研究肥料养分高效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节水新方法及增产增效机制,为集约化农业化肥减施和农田节水增效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7. 农林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防治机理和综合控制
针对农林有害生物防治的重大需求,研究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机理及害虫的生物防治对策,探索害虫种群遗传控制的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作物病原性线虫的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研究鼠害成灾机理及安全、环保、持久的鼠害综合控制对策和方案。

8. 真菌利用与病原性真菌防控的生物学研究
针对真菌利用及病原性真菌防控的重大需求,研究食用真菌子实体形成的分子基础及生物活性物质形成的机理;研究粮油产品贮藏、运输过程中真菌毒素形成与调控机理;研究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重要病原真菌毒性变异的生物学基础。
 

健康科学领域:

1. 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与免疫相关疾病治疗的基础研究
围绕免疫识别、应答和调节的整体过程,研究自身抗原免疫识别和病原体通过天然免疫系统识别的分子与细胞基础、天然免疫与炎症的调控机制、抗原提呈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与疾病免疫治疗,提出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干预和治疗的新思路。

2. 脂肪代谢与肥胖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研究脂肪组织的分化及其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细胞中脂肪的储存、分解以及脂稳态调控机制,慢性炎症因子和脂肪细胞的互作,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机理以及病理生理学作用,为认识与脂肪代谢相关的肥胖症等代谢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及早诊与干预策略。

3. 器官衰老与老年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从分子、细胞与整体水平研究衰老的遗传程序及其环境因素的影响机理,以及机体重要内脏器官衰老的发生发展机制。通过基础与临床结合的转化研究,为延缓衰老器官的功能减退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及提供康复干预与保护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4. 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的基础研究
研究参与老年性痴呆症发生的基因、蛋白及其相互作用,阐明蛋白质代谢以及神经元细胞功能紊乱导致的神经元死亡的机制,发现和鉴定新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和药物靶标,为临床诊治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5. 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干预研究
依据流行病学和临床工作基础,以心力衰竭或者心律失常为主要对象,研究疾病的内外环境危险因素及发病的病理生理机理,寻找与确证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为疾病预警、早诊、干预以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6. 线粒体功能异常及其致病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
以一种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的重大疾病(如心血管病或肿瘤)为对象,结合临床,应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线粒体功能障碍、能量代谢异常的致病机理,揭示病理过程线粒体代谢关键基因及信号分子的调节机制,探索有效干预策略。

7. 癌症发生的环境与遗传机理研究
采用癌症流行病学与进化发育学、群体遗传学、系统生物学的多学科交叉方式,从基因突变、表观遗传、调控网络等多级水平研究环境及遗传因素互作的致癌分子机理,为癌症预警、预防以及治疗有效药物靶点的检测提供理论指导。

8. 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从重度抑郁症的遗传易感性、应激、神经回路改变、药物疗效方向入手,在分子、细胞、神经回路、整体行为表现等多个层面研究重症抑郁症发生和发展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为早期预防、早期诊治提供理论指导。

中医理论专题:
1. “脾主运化、统血”的脏象理论
研究阐明“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基本科学内涵,揭示相关疾病从脾论治临床疗效产生的机制和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脏象理论。

2. 基于传统功用的中药药性理论关键科学问题
选择功效相同的一类中药为研究对象,探索建立基于传统功用的中药药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解析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丰富创新中药药性理论,为临床遣药组方、提高疗效奠定理论基础。

3.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与机体保护机制研究
以针麻临床常见的手术病种为载体,阐明针麻镇痛与重要脏器保护的作用与机制,明确针麻临床应用价值,为针麻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4.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研究
研究中医理论起源的思想文化及科学基础,分析和揭示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概念明确、表述规范,能够指导临床、体现学科内在规律的中医理论体系框架。

重要传染病基础研究专题:
1.肠道微生态与感染及代谢的研究
以我国具有特色的重要感染性疾病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生物学、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在感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学变化,阐明肠道微生态失衡与代谢、免疫调控的网络作用关系,及其在感染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2.抗感染疫苗与佐剂的研究
以结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为研究对象,以保护性免疫应答机制为重点, 围绕体液及细胞免疫、免疫记忆形成与归巢机制、佐剂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为优化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3.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
以新型隐球菌、白假丝酵母,曲霉菌等重要侵袭性致病真菌为对象,研究真菌及其重要毒力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在形成侵袭性感染过程中的分子与细胞机制,探讨机体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与真菌免疫逃逸的机制,寻找新型干预途径,为真菌感染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4.重要细菌耐药机制与新型抗菌分子的研究
以临床严重耐药细菌为对象,如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碳青霉烯耐药(包括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非发酵菌,结核分枝杆菌等,深入研究耐药形成机制,发现并研究新型抗菌分子及其作用机制。
 

综合交叉科学领域:

6. 合成生物学
生物元件、模块的标准化、适配性研究与模块库的构建;生物元件、模块的装配、系统优化和在工业、农业、医学中应用。
7. 绿色化工与生物化工过程工程
化工与生物化工过程的系统集成与优化;用仿生技术设计和优化生物质高效转化的过程工程。
8.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中的学科交叉研究
开展重大疾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探索信息、微流控、成像等技术在疾病诊疗、检验、检疫和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重大科学前沿领域

蛋白质研究:
1. 重要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
研究稳态或动态的生物大分子复合体,如染色体、细胞骨架、蛋白酶体、病毒转录复制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复合体、以及其它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复合体;支持综合运用各种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方法开展重要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解析与功能诠释,揭示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2. 重要膜蛋白功能的结构基础研究
发展和完善与膜蛋白(特别是真核膜蛋白)表达、纯化、结晶及结构测定相关的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生理和药理功能的膜蛋白、膜蛋白复合物及其与配体和下游调控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包括离子通道、转运蛋白、各类受体、和其它新型的整合膜蛋白;在此基础上阐明重要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发现其新的生物学功能。

3. 生理与病理活动的蛋白质组研究
针对重要动植物、微生物的生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开展动态蛋白质组研究,应用比较组学、生物信息学的手段,研究重要功能蛋白质群(组)及其相关通路和网络的变化规律,阐明相关的生理或病理意义,发现和验证潜在的分子标记物和药物靶点。

4. 蛋白质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发展高效蛋白质分离鉴定,以及结构、相互作用和动态过程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关注修饰蛋白质超高灵敏规模化分离鉴定新技术新方法、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动态过程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蛋白质三维结构和动力学的新测定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蛋白质研究中的特异性高灵敏原子分子探针技术。

5. 蛋白质翻译与修饰的调控研究
研究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机制、调控机制和所执行的新功能;研究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如何作为重大疾病的生物学标记;并为此研发出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和更灵敏的质谱检测方法;研究聚合酶链式反应等经典的生物过程中蛋白质的修饰与微纳调控的效应和机制;筛选由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所引起的新的靶标并设计基于该靶标的药物。

6. 肿瘤发生发展相关重要调控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
针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事件(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基因组稳定性),结合肿瘤早诊、分子分型、预后和疗效,研究原癌蛋白和抑癌蛋白的作用机制;发现和确定细胞癌变和肿瘤转移的关键性调控网络节点蛋白;阐明蛋白激酶修饰系统在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中生物学作用;揭示免疫分子网络以及细胞外基质系统对肿瘤微环境调控的分子机制,确认具有肿瘤诊疗应用价值的分子标记物和药物靶标。

7. 代谢调控过程中重要蛋白质的功能与机理研究
研究在脂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及其生物学效应;分析衰老过程中与代谢稳态调节有关重要信号网络的调控和功能改变以及各种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调控机体内糖、脂和能量代谢关键蛋白质与衰老和重要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揭示机体内调控糖、脂和能量代谢过程中重要蛋白质的功能及其在衰老和重要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8.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与功能研究
系统研究人、模式生物、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以及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网络及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调控和功能;通过整合基因组、蛋白质组等多种数据,发展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理论、科学算法和计算生物学模型,分析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代谢调控、信号转导、细胞运动等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子机制。

发育与生殖研究:
1. 主要组织发育的细胞与分子基础
基于体外和体内研究系统,以某种主要组织(如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为研究对象,揭示前体细胞的命运决定、细胞分化、组织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

2. 器官发育、衰老或再生的分子机制
利用模式生物等,研究1种重要器官发育、衰老或再生的关键调控因子和信号通路,揭示器官发育、衰老及再生的分子机制,为相关重大疾病的诊治及人工器官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3. 组织与器官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
利用临床资源和动物模型,从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等多个层次,揭示常见严重先天性出生缺陷(如神经管、消化道及听觉等系统的出生畸形)的发生机制,发展早期干预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 植物重要器官发育与传粉受精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
以植物花器官、胚胎、果实、根等重要器官发育与传粉受精为对象,揭示相应过程中的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重点发掘和构建其基因调控网络,为高产、优质和抗逆作物新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5. 原始生殖细胞命运决定和性腺发育的调控机制
研究参与原始生殖细胞和生殖腺特化的因子和相应的调控网络,揭示早期生殖细胞自我更新的遗传、表观遗传和蛋白修饰的调控机制,探讨生殖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相互作用和相关微环境的机制,阐明性腺发生、分化及其相关疾病的分子基础。

6. 精子发生成熟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研究
利用模式动物和临床资源,研究组蛋白甲基化、小RNA和piRNA等遗传信息在精子发生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方式,鉴定调控精子表观遗传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建立新的精子功能评价方法,为诊治男性不育症及开发男性避孕药提供分子基础。

7. 卵母细胞成熟与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
利用模式动物和临床资源,针对卵泡发生及发育,研究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周期的分子调节机制及其合子形成的分子基础,阐释卵子减数分裂进程对胚胎早期发育和妊娠的影响,揭示女性生育力维持的调控机制,发展生育力保护和重塑的技术体系,优化辅助生殖技术和安全性评估技术。

8. 激素、代谢紊乱或环境因素与生殖功能障碍的分子关联
研究激素、代谢、营养或环境等因素对配子发生、生殖机能等的影响;揭示激素及代谢等紊乱导致生殖障碍的分子机理;探讨代谢等紊乱伴发的机体炎症及生殖免疫应答对生殖机能影响的机制。

干细胞研究:
1.干细胞发育的免疫学研究
比较鉴定不同来源干细胞的免疫原性,研究多能干细胞在体内外增殖分化过程中免疫原性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机制, 探索通过改变干细胞的抗原特性来改变免疫识别和诱导免疫耐受。

2.肿瘤干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研究
建立实体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识别方法;鉴定实体肿瘤干细胞的分子遗传特征和特异标志物及与肿瘤发展和预后的关系;研究不同肿瘤干细胞在实体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3. 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及机理研究
重点研究如何将多能干细胞诱导成中胚层或内胚层细胞,从分子调控网络、表观遗传学、染色体的重塑、结构生物学或诱导因子等各种角度深入阐明多能干细胞的分化机制;验证分化细胞的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的高效诱导分化和细胞分离纯化的方法体系。
 
4. 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研究
建立细胞类型转换体系,包括细胞去分化与转分化;从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等重要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细胞代谢或细胞器重塑等不同的角度研究细胞类型转换的分子机制;探索重编程细胞在疾病机理研究和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5.基于干细胞资源库的干细胞标志性分子鉴定
依托已有干细胞资源库,发现并鉴定干细胞发育过程阶段性的分子标志,揭示其标志分子的网络关联,并利用所选标记物进行规模化干细胞分选,为干细胞基础研究及转化研究提供重要标记分子。

6. 干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研究体内微环境对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分化和迁徙及体内细胞命运转归的相关调控机制;构建重要器官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的微环境分子网络,并对干细胞的体内微环境进行体外模拟;研究疾病状态时干细胞微环境的变化。

7.重大疾病干细胞治疗的方法及机制
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定向分化体系,针对心脏或肝脏疾病,利用动物模型,建立移植方法,研究干细胞移植后的命运调控、宿主的反应、移植安全性、治疗效果等;探索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推动临床基地建设;研究制订相关重大疾病干细胞治疗的方案和标准。

8. 干细胞治疗视觉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研究建立视觉系统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方案;建立治疗性细胞的分离、扩增、检测、存储、运输方法;研究相关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等基础科学问题;利用动物模型对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临床基地、探索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制订规范化的干细胞治疗临床标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