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生所邵峰,清华大学颜宁等获HHMI国际资助

【字体: 时间:2012年01月3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1月24日,霍德华休斯医学院HHMI公布了其2012年国际早期职业科学资助(International Early Career Scientist (IECS) awards)的首批入选名单,来自12个国家的28名科学家从760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其中包括7名中国科学家,5名葡萄牙科学家和5名西班牙科学家,以及9名来自印度,巴西,意大利等处的科学家。

  

生物通报道:1月24日,霍德华休斯医学院HHMI公布了其2012年国际早期职业科学资助(International Early Career Scientist (IECS) awards)的首批入选名单,来自12个国家的28名科学家从760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其中包括7名中国科学家,5名葡萄牙科学家和5名西班牙科学家,以及9名来自印度,巴西,意大利等处的科学家。

这些得奖者将成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的年轻特聘学者,在未来5年中每年将获得10万美元的资助,并且第一年还将获得额外的15万美元,用于购买实验室主要设备。

霍华德休斯医学院是美国一个非营利性医学研究所,是由著名飞行员,工程师霍华德·休斯于1953年成立的,到目前为止它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私人资金资助生物和医学研究的组织之一,仅次于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早期职业科学资助计划开始于2008年,主要用于辅助科学家们进行科学挑战项目的研究,在2009年曾有4位华裔科学家入选,他们是Howard Y. Chang,Ming Lei,Hui Sun,以及Xinzhong Dong。

PCR技术迈入第三代 Bio-Rad推出QX100™ 微滴式数字PCR系统,详细资料免费获得>> >>

而国际范围的“科学家早期生涯项目”的评选,此次还是首次启动,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760名申请者申请了该奖项。经过首轮严格筛选,全球共有55位申请者进入决赛。决赛以学术报告和答辩的形式进行,世界29位重量级科学家担任评委,最终评选出28位获奖者。

此次入选的中国科学家包括: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王晓晨

生物通专访:NIBS王晓晨专访:添补空白的细胞凋亡研究

研究概述
细胞程序化死亡是一种通过激发内在自杀程序的细胞自我毁灭的细胞进程。和细胞增殖一样,细胞死亡也是动物发育和自我平衡很重要的一方面。这两种进程都被牢牢的控制着使得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细胞数目控制在一个合适的程度。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失调将导致很多的人类疾病,包括癌症,自身免疫失调,神经退化失调(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症)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等等。

秀丽线虫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系统来研究细胞程序化死亡是怎样被调控和执行的。在线虫中通过遗传学的研究已经鉴定出了一条控制激活和执行细胞程序化死亡的遗传途径,包括细胞死亡的特异性,激活,执行,细胞尸体的吞噬和DNA的降解。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对于线虫中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有功能的基因都能在哺乳动物中找到相对应的同源基因,并以相类似的方式调节凋亡。这一些都暗示着调控细胞死亡的机制从线虫到人类都是保守的。

凋亡细胞的吞噬及降解过程是整个细胞死亡程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在组织重塑,炎症抑制和免疫应答调控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死细胞清除的障碍会引起诸如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狼疮等炎症疾病和自身免疫紊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虽然对凋亡细胞的吞噬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分子机制依然很不清楚,问题就在于吞噬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参与因子的冗余性,而且又缺乏真正的高等动物体内模型。利用秀丽小杆线虫作为模式动物,我们实验室将运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生化的方法来研究调控凋亡细胞清除的分子机制。我们在线虫中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凋亡细胞清除在高等生物内的调控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将运用特异的正向遗传学及反向遗传学筛选手段寻找参与凋亡细胞清除过程的新基因, 并对所鉴定的相关基因展开凋亡细胞吞噬,降解过程调节机制的研究,包括凋亡细胞信号的展示,识别,凋亡细胞的吞噬和降解。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邵峰

生物通专访:专访邵峰:着眼于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研究

研究概述
我们实验室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病原细菌感染宿主和宿主先天性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对于细菌感染来说,通过特殊的分泌系统向宿主细胞中注入毒素效应蛋白是病原细菌普遍采用的重要致病机制。这些效应蛋白往往以非常有效的方式作用于宿主信号转导中的关键分子,使其发生功能紊乱。效应蛋白的作用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中的生存和进一步感染。

我们的研究以多种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Shigella, Salmonella,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Legionella 以及Burkholderia)为模式,着眼于发现并揭示效应蛋白在抑制真核细胞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些新的、较为普遍的生物化学机制。实验室最近的研究工作在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发现。

1) 来源于Shigella,Salmonella和植物假单胞杆菌的OspF家族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通过一种崭新的磷酸化苏氨酸裂合酶的活性,特异性地、不可逆地“去磷酸化”宿主MAPK激酶并使其失活,从而抑制宿主细胞因子的表达。

2) Legionella的四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LegK1能模拟宿主中的IKK激酶而磷酸化IκBa蛋白,并诱导其被泛素化和降解,进而激活NF-κB通路并对巨噬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

3) 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CHBP(Burkholderia)和Cif(Enteropathogenic E. coli)特异性地修饰(脱氨)泛素和泛素样蛋白NEDD8中Gln-40。这种修饰能有效地阻断宿主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并导致诸如细胞周期等重要细胞生理过程发生功能紊乱。我们认为,这些研究不仅对理解感染和致病的分子机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病原细菌和宿主(人类)长期共同进化,其分泌的毒素效应蛋白也为我们研究真核细胞本身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了独特的、前所未有的视角和研究工具。

同时,我们也对宿主巨噬细胞如何通过其先天性免疫系统来拮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制感兴趣。在受到感染后,巨噬细胞能感受到多种来自病原菌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些模式分子,从而激活一类被称为炎症小体的蛋白复合物,同时发生炎症性细胞坏死和分泌白介素1b。炎症小体利用一类叫作NOD-like的受体分子感受来自病原菌的信号,但除此之外人们对炎症小体的组装和其上游的信号转导机制了解甚少。我们将结合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小鼠遗传学等多种手段来研究和阐明炎症小体被激活的生化机制。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张宏

生物通专访:访张宏博士:展翅在NIBS的天空

研究概述:

本实验室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研究PcG (Polycomb group)基因介导的表型基因沉默机理。众所周知,PcG蛋白可以维持关键的发育调节因子如Hox基因的准确表达模式。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现实,PcG蛋白也参与了对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的调节过程。然而,在果蝇和哺乳动物细胞中,PcG复合体的成分非常复杂,这就阻碍了我们对PcG介导基因沉默以及相关靶基因的研究。与此相反,在秀丽线虫(C. elegans)中,PcG复合体的成分相对简单。我们实验室的工作就是利用秀丽线虫作为模式系统研究PcG复合体介导的基因调节作用并从而延伸到对哺乳动物的研究。

我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已经证明秀丽线虫的PcG蛋白SOP-2蛋白具有RNA结合能力。在功能和结构上,这都与其他机体的PH和SCM蛋白类似。有意思的是,SOP-2蛋白可以形成明显的核小体即SOP-2小体。SOP-2小体的形成和其功能紧密相联,并可被翻译后修饰如sumoylation调节。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朱冰

研究概述:

本实验室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研究表型遗传学(Epigenetics)的生物化学机理。众所周知,各种不同的体细胞均具有同一基因组,然而却各自表达不同类的基因。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工作表明染色质(chromatin)的各种共价修饰,如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s)和DNA甲基化修饰,对基因表达的表型遗传学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染色质修饰的多样性以及对这些修饰的识别为细胞提供了一套遗传信息的检索系统。本实验室致力于利用生物化学手段分离纯化与染色质修饰有关的各类蛋白质复合体(protein complex),研究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
 

清华大学 颜宁

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1996-200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2000-2004年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5-2007年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她领导的结构生物学中心的实验室主要利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重要膜转运蛋白的功能机理,以及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信号传递机理。

南开大学 胡俊杰

胡俊杰主要从事内质网等细胞器的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他在内质网形态发生和动态变化,以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整合膜蛋白体外重组以验证膜曲度形成的方法,解释了内质网膜成管的机制,发现了嵌膜GTP酶家族介导内质网膜网络形成的功能。目前承担科技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将就生物膜形态发生和动态变化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的人类重大疾病继续开展创新性的研究。

其它领域的包括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唐淳。

(生物通:张迪)

Science新闻首段:

HHMI’s International Early-Career ScientistsBy Elisabeth Pain

Earlier this week, the U.S.-based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 announced the first group of recipients of its International Early Career Scientist (IECS) awards. The program aims to help early-career scientists build successful labs in less well-off countries, and to promote strong ti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scientists and HHMI Investigators.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HHMI|资助|邵峰|颜宁|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