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在国外,我不会这么高产

【字体: 时间:2012年01月10日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推荐:

  2007年,30岁的颜宁从美国回到母校清华,成为清华园里最年轻的教授。在清华医学院4年多的时间里,她以独立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或被接受了9篇研究论文,其中包括4篇刊登在Cell(《细胞》),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这三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还有一项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

  

2007年,30岁的颜宁从美国回到母校清华,成为清华园里最年轻的教授。

在清华医学院4年多的时间里,她以独立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或被接受了9篇研究论文,其中包括4篇刊登在Cell(《细胞》),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这三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还有一项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

这样的成绩连颜宁自己也十分惊讶:“如果我在国外以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时间作研究,我不会这么productive(高产)。”

是什么让颜宁的收获有如神助?

“是清华为培养人才奠定的各项基础和推动力。”颜宁说:“专心学术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要做到专心致志需要两个前提:良好的硬件支持和优越的科研软环境。”

与“海归”颜宁相比,28岁博士毕业留校、31岁公开竞聘为化学系教授的王训是清华“本土”博士生,目前指导6名博士生的他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除了与颜宁教授一样感慨学校良好的硬件支持和优越的科研氛围外,“学术新人奖”、“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等一些制度与举措为他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很大帮助。

加强和促进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是清华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清华坚持人才队伍培养与引进并重,出台一系列专门制度与举措,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与舞台。

年轻的王训教授和颜宁教授都是学校“221计划”中“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王训说,这一计划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实验设施等条件,让他一开始就能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来。

近年来,清华大学按照“培养、支持、引进、流动”方针,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2007年底,为落实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清华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对校内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学术团队中的中青年领军人才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海外杰出教授、副教授的引进力度,实施包括“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和“杰出教授引进支持计划”在内的“221计划”,其目标是到2020年争取达到引进杰出的海外教授、副教授200名,支持校内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200名,支持优秀学术团队中的中青年领军人才100名。对列入计划的人选,实行“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对特殊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协议工资制,对进入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的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同时,在科研经费和设备、研究生名额等资源分配上向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截至2011年,“221”计划已经引进了海外教授、副教授约60名,支持了校内基础研究青年人才和中青年领军人才共55人。

清华把培养中青年教师作为重要任务,给他们自由空间和舞台开创事业。学校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先后设立“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骨干人才支持基金”等,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教学效果评估。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革,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加强指导,注意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锻炼成长。学校单独设正高级择优岗位,为特殊人才预留渠道,促使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清华成长出一大批中青年领军人才。2005年以来,薛其坤、张希、孟安明、王光谦、程京、李亚栋均在40多岁时当选院士。

而自2006年起,清华试点选聘优秀副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2011年,学校将这一政策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清华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条件不断改善的机遇,积极参与实施“****”,加大引进力度,先后出台《加强“十一五”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办法》,吸引了一批国际学术大师和国外名校的教授、副教授全职来校任教。

1998年8月31日,学校校务会议通过了《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决定在跨世纪的几年内,从国内外引进100名左右的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以及后勤保障条件,使他们成为21世纪学校的学科带头人。2011年12月统计入选“****”引进的人才已报到98人,国外引进约占总人数70%;引进后获得人才奖励占73%,其中晋升科学院、工程院院士7人;受聘****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3人;求是奖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19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6人。

2007年,在学校重点发展的攻坚学科和战略布局学科开展“高水平学术团队青年人才”的引进及聘用的试点工作。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可采取特殊的评审程序引进,以特别研究员、特别副研究员引进,打造学术特区。个人薪酬可以采取协议年薪制。引进人员须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承担相应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任务。到2010年6月,在部分院系聘任了特别研究员、副研究员20多人。

2008年国家开始实施“****”,清华积极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申报工作。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高层次人才工作,党委书记、校长分别专程带队到欧洲和美国延揽国外一流大学的优秀人才,直接促成多位学者申报“****”,带动了各院系的人才工作。对重要人才,坚持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亲自过问,并设立专人联系,采用多种形式沟通感情,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熟悉国内情况,为他们排除一切困难、发挥作用提供最大支持。清华第一批入选“****”引进人才施一公、宋永华、王力军、张奇伟、胡小平5人,到2011年12月清华共入选国家****53人。

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清华形成了切合实际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学校还成立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各院系也成立人才工作小组,加强全方位服务,促进人才全面成长。

清华还组织成立了青年教师工作小组,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评价激励机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以及流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研,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工作的具体措施。如为鼓励青年教师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对年龄在35岁(含)以下、第一期聘任合同期内的教师发放青年教师专项津贴,帮助他们安心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刚刚出台的《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人才强校战略得到进一步确立,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强调,“"人才强校"战略是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的核心战略……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他们能否茁壮成长,不仅是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报记者 丰 捷)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颜宁|清华大学|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