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2011科技研究重大项目名单(生物类)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8月0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11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评审工作现已结束。经过形式审查、网络函审和答辩评审三轮评审,以及形审后一轮公示,现已确定拟资助项目名单。在这一名单中可以明显看出疾病机理,药物研发,机制机理研究占据了大部分。
生物通报道:据悉,2011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评审工作现已结束。经过形式审查、网络函审和答辩评审三轮评审,以及形审后一轮公示,现已确定拟资助项目名单。在这一名单中可以明显看出疾病机理,药物研发,机制机理研究占据了大部分。
目前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规定,正对拟资助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10天(截止时间:2011年8月13日17:00)。
其中生物类为:
序号 依托学校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北京大学 代谢综合征及其血管病变 王宪 2010年评估优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清华大学 JNK激酶的调控机制 王志新 2010年评估优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北京中医药大学 糖耐康干预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和作用靶点研究 刘铜华
11 吉林大学 低剂量辐射诱导正常及肿瘤细胞生物学效应差异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崔久嵬
12 复旦大学 中华民族姓氏的Y染色体遗传结构 金力 2010年评估优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 上海交通大学 合成生物学导向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研究 林双君 2010年评估优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 江南大学 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开发及高效制备 周哲敏 2010年评估优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 江南大学 基于认知视觉系统的人机交互技术理论研究及应用 吴小俊
22 武汉大学 植物开花调控及胚胎发生机制研究 吕应堂 2010年评估优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3 武汉大学 代谢综合征的宫内起源机制及早期诊治技术研究 汪晖
24 华中科技大学 慢性肾脏病进展机制的新视角:巨噬细胞与新生淋巴管 姚颖
25 华中农业大学 柑橘采后品质调控网络构建及功能成分研究 程运江 2010年评估优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6 中山大学 登革病毒吸附抑制及虫媒控制防治新策略研究 黎孟枫 2010年评估优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8 西南大学 基于生理信号的人机情感交互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 刘光远
32 北京协和医学院 特殊资源天然药物的研究基础 庾石山 2010年评估优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3 北京协和医学院 胸部肿瘤个体化综合诊治的转化医学研究 李单青
34 北京体育大学 改善心肺耐力的有效运动负荷及其评价研究 谢敏豪
选介:
上海交通大学 合成生物学导向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研究 林双君
林双君
工作、学习简历:
1996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从事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研究,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2002年12月至2005年8月在加拿大的埃尔伯塔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糖转移酶的生化表征和糖转移酶在寡糖合成中的应用,以及寡糖的化学合成。2005年9月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药学院研究助理,主要从事烯二炔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于2008年9月回国,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任特别研究员,现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发表21篇SCI研究论文,其中JACS 3篇、 PNAS 2篇、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1 篇,以及有机化学专业杂志JOC 2篇。
研究方向:
1. 抗菌和抗肿瘤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
微生物次代谢物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产物,通常结构复杂、活性官能团较多。这些天然产物的合成通常是以小分子为原料,经过一系列连续的酶催化反应组装合成的。通过克隆负责目标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阐明天然产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阐述酶催化反应的机理。再通过对目标天然产物合成途径中的合成基因或调控基因做合理的修饰,以期产生结构类似的“非天然”的天然产物,丰富可供生理活性化合物筛选的物质基础。
2. 微生物来源的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筛选和鉴定
自20世纪20年代末青霉素的发现至今,微生物仍然是药物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基于极端环境微生物包括深海微生物、嗜热、嗜盐、嗜压微生物以及共生微生物产生的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的高几率,应用主要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作为靶标,对微生物的代谢物进行筛选、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3.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酶作为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在理解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酶的催化机理的基础上,拓展酶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丰富有机合成方法学的研究。
复旦大学 中华民族姓氏的Y染色体遗传结构 金力 2010年评估优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金力,男,1963年3月出生于上海,浙江上虞人。教授,博士,中共党员。
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德克萨斯大学生物医学/遗传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终身教职,1999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教授(终身教职,2001年)。2007年6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2011年5月起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现为德国马普学会外籍会员、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理事、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人类学会理事长,以及《基因组研究》等9家国际学术杂志的编委。1999年获教育部****(讲座教授),2002年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入选国家“****”(追溯)。
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遗传学及遗传流行病学、人类群体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及上海市科委等多项重大课题。迄今,在包括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了SCI论文280篇,共被引14000次以上。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教育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精英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等奖项。
热搜:科技研究重大项目|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