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昆明植物所青藏高原植物物种研究获新进展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4月0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的绢毛苣属(Soroseris)、肉菊属(Stebbinsia)与合头菊属(Syncalathium)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从而更深入地探究了青藏高原地区植物的物种成因以及进化模式。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的绢毛苣属(Soroseris)、肉菊属(Stebbinsia)与合头菊属(Syncalathium)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从而更深入地探究了青藏高原地区植物的物种成因以及进化模式。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孙航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现任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菊科绢毛苣属、肉菊属与合头菊属为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特有类群。本研究利用ITS,trnL-F和psbA-trnH对三属植物进了分子系统学分析和生物地理学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肉菊应该归并于绢毛苣属,而合头菊属分为两支:狭义合头菊属(Syncalathium s.str.)与康滇合头菊(Syncalathium souliei),前者位于还阳参亚族,而后者位于莴苣亚族并与广义莴苣属亲缘,所以康滇合头菊应该作为Lactuca souliei放回原广义莴苣属,具体分类学处理将另行发表(新属-假合头菊属Parasyncalathium)。
研究同时发现,这些类群在此区域存在着三种进化模式,如绢毛苣属为一快速辐射进化而成的类群;狭义合头菊属为替代分布,进而发现其具有异域分化进程,本属可能是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肃、青海和四川逐步向青藏高原腹地演化;而狭义合头菊属与康滇合头菊间由于同处于青藏高原恶劣的生态环境选择压力和气候变化,进而存在形态趋同进化模式。生物地理学研究发现,广义绢毛苣属和原合头菊属均为年轻的分化类群,其大概起源和分化时间为1.56—8.44百万年前;结合地质学资料和现有系统学研究结果推断,这些年轻类群应该是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流石滩生境的破碎化而形成。
该研究成果已在2011年出版的Taxon期刊上发表。获得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7CB4116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25004, 40930209, 31000101)等项目的资金资助。
(生物通:何嫱)
作者简介:
孙航
1995年以来,先后担任昆明植物所分类室副主任、主任、标本馆馆长,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助理(2000-2001.8)、副院长(2001-2005),昆明植物所常务副所长(2004-2006.1)。现任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2006.10至今)、副所长(2006.1至今)、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1至今)
研究方向与成果
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完成了“Flora of China ”(Part of Legunimosae), 《云南植物志》(含羞草科以及蝶形花科部分族和属);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的植物区系、高山植物多样性等有深入的研究。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到目前为止共主持基金项目18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2项和国家基金面上项目3项,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院生物区系特别支持重点项目等等。
主持中国植物区系西藏墨脱雅鲁藏布江越冬考察,中美横断山植物多样性考察(中方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主持人),青藏高原野生种质资源调查采集等大型野外科学考察和采集以及相关的植物区系调查和补点采集等。采集植物标本近2万号,10万余份。
目前主要从事植物分类、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已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Annals of Botany、Taxon、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等本学科国际主流期刊)。完成专著1部,参加编写专著10部,译著1部。
研究领域:
高山植物区系的起源及重要类群的生物地理学研究
获奖及荣誉:
1994年,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竺可桢”奖,个人奖
1996年,中国科学院方树泉青年科学家奖,个人奖
1999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个人奖
199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动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第一获奖人
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2年,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3年,第四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个人奖
2004年,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第八获奖人
2005年,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东亚植物区系中主要特征成分和重要类群的形成和发展及地质历史的研究”,第四获奖人
200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个人奖
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9年,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知名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