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技术手术缺乏监管

【字体: 时间:2011年03月29日 来源:新闻晚报

编辑推荐:

  日前,第48期院士沙龙“医学研究伦理的规范化建设”在科学会堂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就“肖氏反射弧”等话题展开热议。专家指出,围绕肖传国手术的争议,反映出我国对新技术手术缺乏监管。一些科研人员不严格区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把患者当成“实验鼠”,面对这种情况,我国还缺少相应的监管体制。

  

      日前,第48期院士沙龙“医学研究伦理的规范化建设”在科学会堂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就“肖氏反射弧”等话题展开热议。专家指出,围绕肖传国手术的争议,反映出我国对新技术手术缺乏监管。一些科研人员不严格区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把患者当成“实验鼠”,面对这种情况,我国还缺少相应的监管体制。

 

        沙龙上,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沈铭贤介绍了他参与制订的我国  《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伦理规范》。沈铭贤表示,《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伦理规范》确立了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严格区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三个阶段。对临床前研究的伦理要求要宽松,因为这是基础研究;临床试验要规范,因为受试者是人而不是实验鼠;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则应严格准入,任何干细胞治疗方法都必须经过行政审批。

 

        据专家调研,我国一些做干细胞研究的科研人员在没有充分研究的情况下,就匆忙将某些技术应用于临床,还向患者收取高额费用。这种现象引起了国际顶级科学杂志  《自然》的关注,该杂志的一篇评论称之为“中国干细胞综合征”。沈铭贤指出,其实不仅是干细胞领域,其他医学研究也存在这类问题。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些医疗事故或争议性事件,都暴露出医学研究在伦理规范和法律监管上的漏洞。

 

        谈到“肖氏反射弧”时沈铭贤说,有位很有名的医学专家告诉他,肖传国找到了一条很好的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途径,可惜他没有充分研究,就急于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没有对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作出区分”。结果很多患者付费做了手术后,没有效果,或是留下后遗症。

 

        上海中医药大学社科部教授樊民胜说,他参加了卫生部就肖传国事件召开的紧急会议,会上他和几位专家探讨后指出,“我国对药物、食品都建立了监管体制,但医学中的手术新技术却是缺乏监管的。一些医生可以在没有得到认证和批准的情况下,就把新的手术应用于临床,埋下了安全隐患。”樊民胜提出,我国应尽快建立该领域的监管体制,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也要加强自律,做到“未经批准的手术一律不进行,未经批准的药物一律不使用”,最大限度维护患者安全和利益。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