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何治柯:病毒颗粒多色荧光标记新方法

【字体: 时间:2011年12月1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日来自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一种多色荧光标记活细胞内活病毒颗粒的新方法,相关成果于12月1日在线发表在在国际权威期刊《Angew.Chem.Int.Ed》(影响因子9.16)上。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一种多色荧光标记活细胞内活病毒颗粒的新方法,相关成果于12月1日在线发表在在国际权威期刊《Angew.Chem.Int.Ed》(影响因子9.16)上。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何治柯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汉中研究员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据介绍,活病毒颗粒的荧光标记对于实现病毒侵染宿主细胞过程的实时跟踪,深入理解病毒致病机制,以及病毒性疾病的早期诊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采用常用的基因工程手段难以标记病毒核酸及示踪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后病毒核酸的定向移动,该关键信息的丢失极大地限制了研究者对病毒致病机理的正确认识。因此,对病毒颗粒的多色荧光标记,特别是对病毒核酸的标记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这篇文章,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标记蛋白,并通过病毒扩增过程中金属钌配合物与核酸的相互作用,标记重组病毒核酸。不仅实现了病毒包膜和病毒核酸的同时荧光标记,而且不影响标记病毒的感染能力,具有标记效率高、荧光信号稳定、普适性强等优点。

该研究成果对于病毒标记及相关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Multicolor Labeling of Living-Virus Particles in Live Cells.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 DEC 2011DOI: 10.1002/anie.201105701

作者简介:

何治柯 

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5年6月获武汉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曾云鹗教授)并留校工作。1996年9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9月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7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10月-1999年11月德国Halle大学洪堡学者;2000年9月-2001年9月及2002年7月-2003年7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71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一项为美国专利。鉴定成果3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

学术兼职: 
湖北省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著名分析化学杂志Anal. Chim. Acta, Talanta, Luminescence,Biosensor & Bioelectronics及国内《中国科学》B辑、《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中国化学快报》、《分析科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等杂志审稿人。

王汉中

男,1956年出生,博士,研究员。1980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系,2004年在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获得病毒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人畜共患病毒病学科组组长,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遗传学会理事。分别于1993和1999年在瑞典国家兽医研究所和荷兰农业大学病毒系从事合作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1)通过对几中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揭示病毒跨物种感染及病毒逃逸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机理;(2)通过对病毒感染的可视化示踪揭示病毒入侵的分子机理;(3)通过分子流行病学和分子进化研究,揭示EV71病毒的流行规律及致病机理。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论著7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收录,目前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863”等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