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南大学研究团队Brain发布首发性成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0年06月1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英国剑桥艾登布鲁克斯医院(Addenbrooke's Hospital)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慢性氯胺酮(俗称K粉)成瘾者前额叶脑白质、脑灰质的损害,其结构损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损害极为相似。该研究为揭示K粉成瘾病理机制提供了宝贵线索,将为K粉成瘾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国际顶尖杂志之一《Brain》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湘雅二医院郝伟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精神卫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英国剑桥艾登布鲁克斯医院(Addenbrooke's Hospital)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慢性氯胺酮(俗称K粉)成瘾者前额叶脑白质、脑灰质的损害,其结构损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损害极为相似。该研究为揭示K粉成瘾病理机制提供了宝贵线索,将为K粉成瘾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国际顶尖杂志之一《Brain》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湘雅二医院郝伟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精神卫生研究所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湖南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位,主要从事药物酒精成瘾、神经症、心理治疗等方面的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
氯胺酮,俗称K粉,其外观为纯白色细结晶体,吸食方式为鼻吸或溶于饮料内饮用,化学成分为氯胺酮,属静脉麻醉药,能兴奋心血管,吸食过量可致死。医学用于外科手术麻醉剂,如果滥用至70毫克会引致中毒,200毫克会产生幻觉,吸食者会感受到温和而幻彩的世界,500毫克将出现濒死状态。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廖艳辉博士。
在过去十年间,氯胺酮作为娱乐性成瘾物质的使用率正在迅速增加,已成为最为常用的新型毒品之一,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解析K粉成瘾病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最新的脑影像学技术对慢性氯胺酮依赖者进行了系统的脑结构和脑功能活动改变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慢性氯胺酮依赖者脑白质完整性和脑灰质体积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其存在前额叶脑白质、脑灰质的损害,该结构改变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损害极为相似。
这一成果得到了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Trevor Robbins教授和剑桥大学Paul Fletcher教授等人的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氯胺酮依赖者进行了系统的脑结构和脑功能活动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这项成果除了在《Brain》发表植物,脑灰质改变的研究论文获邀参加即将在英国精神药理学年举办的British Association for Psychopharmacology会议做专题发言和交流。
氯胺酮滥用可导致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类似的症状,是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最为常用的工具药。在过去十年期间,氯胺酮作为娱乐性成瘾物质的使用率正在迅速增加,氯胺酮已成为青少年群体中最为常用的新型毒品之一,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该研究为揭示氯胺酮依赖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宝贵线索,同时也为精神分裂症的NMDA受体功能低下假说提供了佐证。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Frontal white matter abnormalities following chronic ketamine use: a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study
Ketamine abuse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 deleterious impact on brain function. However, the precise mechanisms of ketamine dependence-induced pathological change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Although there is evidence for white matter changes in drug abuse, the presence of white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chronic ketamine users has not been studied. White matter volumes were measured using in vivo 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in 41 ketamine-dependent subjects and 44 drug-free healthy volunteers. White matter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ketamine use were found in bilateral frontal and left temporoparietal cortices. There was also evidence that frontal white matter fractional anisotrop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drug use (as measured by estimated total ketamine consumption). We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for dose-dependent abnormalities of white matter in bilateral frontal and left temporoparietal regions following chronic ketamine use. The findings suggest a micro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changes in cognition and experience observed with prolonged ketamine use. Moreover, the similarities of these changes to those observed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glutamate model of this illness.
作者简介:
郝伟
男 ,教授,博士导师 。
1982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
1984年考入湖南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1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3年起为硕士生导师;
1998年晋升为教授并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9年至2000年在世界卫生组织任项目官员。
现任精神卫生研究所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湖南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精神科学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副主编,国际成瘾医学学会委员、The Drug and Alcohol
Professional杂志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专长:药物酒精成瘾、神经症、心理治疗等方面的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999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津贴。
现已以第一作者用中、英、日文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5年制全国统编教材《精神病学》第四版,已主编、参加16本专著的编写出工作,共约60万字。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