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吉林大学权威刊物发表古生物学新成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0年03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英国大不列颠自然历史博物馆,德国洪堡基金会,比利时皇家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娇小长春龙(Changchunsaurus parvus)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公布在古脊椎动物学领域国际权威刊物《古脊椎动物学报》(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美国古脊椎动物学会主办,SCI收录)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英国大不列颠自然历史博物馆,德国洪堡基金会,比利时皇家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娇小长春龙(Changchunsaurus parvus)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公布在古脊椎动物学领域国际权威刊物《古脊椎动物学报》(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美国古脊椎动物学会主办,SCI收录)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馆长金利勇研究员,曾参与主持发掘、研究、命名“嘉荫卡龙”、“长春龙”等工作。现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岩矿化石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项目。
2009年吉林大学博物馆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基干新角龙类恐龙化石——短颌太阳角龙化石。这一恐龙化石是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附近发现的,属于基干新角龙类化石,课题组根据其特征建立了一个新属、新种。这种短颌太阳角的体形较之前发现的“长春龙”稍大,身长约1米,属素食恐龙。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基干新角龙类的特征:其下颌支很深;齿骨—前齿骨结合面显著地向腹面倾斜;下颌齿的齿冠形状特异,并有小锯齿和次级棱不对称地分布在齿冠中嵴的两侧,代表了一种由原始基干新角龙类向进步冠饰角龙类过渡的中间类型。
而娇小长春龙(Changchunsaurus parvus)是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专家于2005年自行研究命名的新属、新种恐龙。研究显示,长春龙是鸟臀类恐龙中角足龙亚目(Cerapoda)的基础类型代表,它的发现为解决鸟臀类恐龙系统发育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角足龙类的起源提供了重要材料。
研究人员通过对长春龙头部特征的详细研究,对比目前所发现的其他基础角足龙类材料,重新分析了角足龙类的三个演化分支(鸟脚下目、肿头龙下目与角龙下目)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基础角足龙类的系统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还发现,长春龙与中国早白垩世的另一类角足龙类“热河龙”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很可能是姐妹类群,代表了东亚地区早期角足龙类的发展方向。
恐龙化石研究对于古生物学家而言,是了解恐龙的生活方式、食物、成长和行动方式,以及进化谱系的主要手段,这对于了解生物进化史,了解生物的变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这方面由于地理性优势发展迅速,比如近期研究人员在内蒙古发现一件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精美临河盗龙”的化石被确定为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白垩纪晚期小型肉食龙类标本之一。
“精美临河盗龙”生活在大约8000万年前的巴音满都乎地区。由于特异的埋藏方式,这一地区已成为我国白垩纪晚期最重要的恐龙化石点之一。不同于中国境内其他的恐龙化石点,这里的恐龙化石保存在风成岩中,一般推测是白垩纪时期的沙尘暴杀死了恐龙并且埋藏了它们的尸体。因此在这里发现的恐龙化石保存得异常精美,有些甚至保存了恐龙当时的生活姿态。
近年来中国的古生物学研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加强,这得益于中国得天独厚的化石资源,也和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古生物学者有关。中国的学者不仅在传统的古生物学研究方向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他们还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Cranial anatomy of the small ornithischian dinosaur Changchunsaurus parvus from the Quantou Formation (Cretaceous: Aptian-Cenomanian) of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ern China
The Quantou Formation of Jilin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recently yielded an important new fauna of 'middle' Cretaceous vertebrates. This fauna includes the small-bodied cerapodan ornithischian dinosaur Changchunsaurus parvus, represented by excellent cranial and postcranial material. When initially described, Changchunsaurus was hypothesed to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basal known ornithopods; however, similarities to ceratopsians were also noted, suggesting that Changchunsaurus may be crucial to elucidating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basal cerapodans, one of most problematic areas of ornithischian phylogeny. Here we present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raniodental anatomy of Changchunsaurus, rediagnose the taxon based upon three autapomorphies, and provide comparisons to other basal cerapodans, as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studies of basal cerapodan relationships. Changchunsaurus shows strong similarities to the Chinese Early Cretaceous cerapodan Jeholosaurus, and it is likely that they are sister taxa.
原文摘要:
金利勇,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吉林大学地质博 物馆馆长、党支部书记、研究馆员。
主持全面工作。
1960年4月出生,辽宁铁岭人。1982年8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地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7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任教。1988年开始从事博物馆工作,曾任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秘书。2001年8月任吉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2004年12月被聘为研究馆员。2008年6月任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馆长。曾参与主持发掘、研究、命名“嘉荫卡龙”、“长春龙”等工作。现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岩矿化石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项目。
10x Genomics閺傛澘鎼isium HD 瀵偓閸氼垰宕熺紒鍡氬劒閸掑棜椴搁悳鍥╂畱閸忋劏娴嗚ぐ鏇犵矋缁屾椽妫块崚鍡樼€介敍锟�
濞嗐垼绻嬫稉瀣祰Twist閵嗗﹣绗夐弬顓炲綁閸栨牜娈慍RISPR缁涙盯鈧鐗哥仦鈧妴瀣暩鐎涙劒鍔�
閸楁洜绮忛懗鐐寸ゴ鎼村繐鍙嗛梻銊ャ亣鐠佹彃鐖� - 濞e崬鍙嗘禍鍡毿掓禒搴n儑娑撯偓娑擃亜宕熺紒鍡氬劒鐎圭偤鐛欑拋鎹愵吀閸掔増鏆熼幑顔垮窛閹貉傜瑢閸欘垵顫嬮崠鏍掗弸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