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带头人解析miRNA定量检测方法

【字体: 时间:2010年02月1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华东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一篇综述文章中介绍了最新发展的microRNA定量检测方法, 详细阐述了基于探针杂交技术的Northern blotting法、微阵列芯片法、纳米金标记法、桥连同位素标记法, 以及基于扩增技术的定量PCR检测法、滚环扩增法、引物入侵法和新一代大规模高通量测序法等, 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华东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一篇综述文章中介绍了最新发展的microRNA定量检测方法, 详细阐述了基于探针杂交技术的Northern blotting法、微阵列芯片法、纳米金标记法、桥连同位素标记法, 以及基于扩增技术的定量PCR检测法、滚环扩增法、引物入侵法和新一代大规模高通量测序法等, 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东医学生物研究所周国华研究员,其现任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指导老师。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周国华研究员主要研究内容为遗传分析、基因测序的方法和装置。

近几年来, microRNA(miRNA)已经成为广大生物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miRNA是一类长度在19-24 个核苷酸(nt)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 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能通过与靶基因mRNA特异性的碱基互补配对, 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 广泛地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miRNA的异常表达将会导致生理的异常和疾病的产生, 在许多癌细胞如大肠癌和乳腺癌细胞中, miRNA的表达水平会发生改变, 有可能起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此外, 在许多其他病变组织或细胞中也检测到了miRNA的异常表达。因此, 对定量检测组织或细胞样本中miRNA方法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miRNA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详细阐述了基于探针杂交技术的Northern blotting法、微阵列芯片法、纳米金标记法、桥连同位素标记法, 以及基于扩增技术的定量PCR检测法、滚环扩增法、引物入侵法和新一代大规模高通量测序法等, 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见下:

几种主要的miRNA检测方法的特点和灵敏度

由于miRNA 的检测对疾病的分子诊断和新型生物医药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miRNA 的研究方法正在不断发展, 检测 miRNA 在不同组织、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状态下表达水平的报道日渐增多。从这些报道来看, miRNA 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主要集中在综合利用各种探针设计和标记技术,结合微阵列芯片、高通量测序、实时荧光定量 PCR等技术来提高检测通量、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认为,近年来, 虽然某些传统检测方法, 如 Northern blotting 法等仍是研究miRNA 的常规方法, 但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迅速发展, 科研人员在定量检测 miRNA 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综合考虑, 以获得最经济和最优化的实验结果。

(生物通:万纹)

作者简介:
周国华:男,博士,研究员。华东医学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指导老师。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药学会常务理事、药理学会理事。1999年4月-2001年12月到日本日立制作所中央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内容为遗传分析、基因测序的方法和装置; 2004年4月-2006年3月任日本日立制作所中央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从事高通量大规模DNA序列分析方法和单细胞分析研究。获国际发明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4项,申请国内外专利5项。近5年来,在影响因子5.0以上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两篇Nucleic Acids Res, IF 7.5,一篇Anal Chem IF 5.6, 一篇Hum Mutat IF 7.9);近年来,共承担科研课题5项,其中一项“863”重大课题(专项),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国家教育部的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课题,一项江苏省高新技术课题。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2003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同时为了推动我国后基因组科学的发展,加强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专家与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学术研究的水平,在神原秀记教授的倡导和支持下,具体负责在西安、南京、桂林、杭州举办了国际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技术学术论坛。


发表的主要论著目录

1. Zhou, G.-H., Kajiyama, T., Gotou, M., Kishimoto, A., Suzuki, S. and Kambara, H. (2006) Enzyme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limit in pyrosequencing. Anal Chem, 78, 4482-4489.

2. Zhou, G.-H., Gotou, M., Kajiyama, T. and Kambara, H. (2005) Multiplex SNP typing by bioluminometric assay coupled with terminator incorporation (BATI). Nucleic Acids Res, 33, e133.

3. Zhou, G.-H., Kamahori, M., Okano, K., Chuan, G., Harada, K. and Kambara, H. (2001)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for a pooled sample by a bioluminometric assay coupled with modified primer extension reactions (BAMPER).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9, E93.

4. Zhou, G.-H., Shirakura, H., Kamahori, M., Okano, K., Nagai, K. and Kambara, H. (2004) A gel-free SNP genotyping method: bioluminometric assay coupled with modified primer extension reactions (BAMPER) directly from double-stranded PCR products. Hum Mutat, 24, 155-163.

5. Wang, W., Ni, K. and Zhou, G*. (2007) Association of IL1B polymorphism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Clin Biochem, 40, 218-225.

6. Wang, W.P., Ni, K.Y. and Zhou, G.H.* (2006) Multiplex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genotyping by adapter ligation-mediated 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 Anal Biochem, 355, 240-248.

7. Xiao, P.F., Cheng, L., Wan, Y., Sun, B.L., Chen, Z.Z., Zhang, S.Y., Zhang, C.Z., Zhou, G.H. and Lu, Z.H. (2006) An improved gel-based DNA microarray method for detecting single nucleotide mismatch. Electrophoresis, 27, 3904-3915.

8. Huang, H., Bu, Y. and Zhou, G.H*. (2006) Single-tube-genotyping of gastric cancer related SNPs by directly using whole blood and paper-dried blood as starting materi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12, 3814-3820.

9. Zhou, G., Lu, Z. and Takeyama, H. (2006) Progress on Post-genome Technologies (Proceeding of 4'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Post-genome Technologies).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Nanjing, China.

10. Xiao, P., Bu, Y., Zhang, X., Wu, H., Zhou, G. and Lu, Z. (2005) Assembly fabrication of oligonucleotide arrays. J Nanosci Nanotechnol, 5, 1211-1215.

11. Zhou, G.-H., Luo, G.-A., Sun, G.-Q., Cao, Y.-C., Zhang, X.-D. and Zhang, X. (2004) Characteriz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rHuG-CSF)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J Pharm Biomed Anal, 35, 425-432.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miRNA|定量检测|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