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谈谈“中国人在国际论文中如何署英文名”问题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9年08月14日 来源:科学网
编辑推荐:
好久没有来我的一亩三分地浇灌施肥,只怕园地早已百草丛生。心中不免惴惴:田园将芜胡不归?正好看到张丽娜博士的博文“中国人英文名字该如何署?”(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9031),正好有话可说,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了。
何凌云的博客
好久没有来我的一亩三分地浇灌施肥,只怕园地早已百草丛生。心中不免惴惴:田园将芜胡不归?正好看到张丽娜博士的博文“中国人英文名字该如何署?”(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9031),正好有话可说,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了。
书接前文,为什么中国人在国际论文中如何署英文名能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呢?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人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姓,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http://www.nnn666.com/qiming/080216/039.html)。李王张刘陈五个大姓,居然就占了汉族总人口的约1/3的比例!(http://www.laxjyj.com/view-htm-tid-4734604-cid-23.html)
使问题更加糟糕的是:常见姓氏英文拼写完全相同的又占了一定比例,如张和章、战、詹,何和贺、和,吴和武、伍、乌、午、巫,英文拼写相同;加之中国人常见名字都是单或者双字,全名超过四个汉字的很少,重名的非常多,即使汉字不重名的,由于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和发音近似(仅声调不同)的情况,英文拼写也可能是完全一样。
以我本人为例,随便上网放狗搜搜,就可以看到许多“何凌云”:有重庆市某前领导现贪污犯的“何凌云”、有聚众抢劫的“何凌云”、有席绢小说人物“何凌云”、有拍电影的某大导演“何凌云”、有搞吉他培训的“何凌云”、有搞法律维权的“何凌云”……即使聚焦到和我差不多时间读博士、现在做大学老师、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也有个现在矿大的“何凌云”讲师!而这位“何凌云”老师也做过一点能源管理和政策研究方面的问题。那么这位“何凌云”如果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是很难和本“何凌云”区分的。
现在国内学者在国际期刊的英文署名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以本人姓名举例说明):
1.HE,LingYun
2.HE LingYun
3.LingYun HE
4.Ling-Yun HE
5.HE,Ling-Yun
6.HE Ling-Yun
7.HE L.
8.HE, L.-Y. (or HE L.-Y.)
9.L.-Y. HE
上述全称或简写方式因人、因刊物要求而异,但显然1、2、3、7很容易产生识别麻烦,4、5、6、8稍好,但依然没有办法解决重名问题。
那么到底中国人应该如何署英文名,以规避重名问题呢?
我的一个建议是尽可能使用全名拼写的4、5、6方式(具体采用何种还需要参考具体投稿刊物的格式要求);鉴于中国人姓名中何者为姓何者为名,对国外同行未必那么显然,为了方便国外同行明确区分姓和名,建议姓英文名称全部大写,名字中每个字的首字母分别大写;同时加上自己喜好的一个英文名。不妨以我们经管领域的两个名人为例:
郎咸平 (Larry Hsien Ping LANG)
林毅夫 (Justin Yifu LIN)
我本人比较偏好的署名是 4.Ling-Yun HE 和 5.HE, Ling-Yun,好在现在国内的“何凌云”老师们在国际主流期刊的论文还不太多,重名问题还不算太严重。如果未来搞科研而且在国际期刊发论文的“何凌云”老师们越来越多的话,我考虑把自己称为:
何凌云 (Leon Ling-Yun HE), 建议缩写为 Leon L.-Y. HE.
10x Genomics閺傛澘鎼isium HD 瀵偓閸氼垰宕熺紒鍡氬劒閸掑棜椴搁悳鍥╂畱閸忋劏娴嗚ぐ鏇犵矋缁屾椽妫块崚鍡樼€介敍锟�
濞嗐垼绻嬫稉瀣祰Twist閵嗗﹣绗夐弬顓炲綁閸栨牜娈慍RISPR缁涙盯鈧鐗哥仦鈧妴瀣暩鐎涙劒鍔�
閸楁洜绮忛懗鐐寸ゴ鎼村繐鍙嗛梻銊ャ亣鐠佹彃鐖� - 濞e崬鍙嗘禍鍡毿掓禒搴n儑娑撯偓娑擃亜宕熺紒鍡氬劒鐎圭偤鐛欑拋鎹愵吀閸掔増鏆熼幑顔垮窛閹貉傜瑢閸欘垵顫嬮崠鏍掗弸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