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科院植物和微生物分子育种技术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字体: 时间:2009年03月11日 来源:上海农科所

编辑推荐: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手术”改造农作物,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求也变得自然而然。在目前大多数“手术”方法都由国外研究首先完成的情况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大胆创新,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农作物,也更加高效便捷的“基因手术”方法。该成果在日前公布的2008年上海市科技奖励中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  



  基因改造过程中,离不开化学合成、分子进化等人工手段。哪怕最终实现的功能一样,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技术路径。这些方法因为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可享受知识产权保护,因此也带来了可观的商业价值。可惜的是,目前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除草剂抗性基因,Bt杀虫基因等,都是外国研究人员的专利成果;相比之下,我国拥有的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专利基因较少,一旦基因育种技术推广,我国将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对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展开攻关,开发了一系列“改造基因”的新技术。例如,建立了简便高效的长DNA片段合成技术,可以精确合成长达10kb(1kb=1000个碱基对)以上的各类基因。和其他同类技术相比,该技术合成的基因长度长、操作方便、出错率低。再如基因拼接新技术方面,他们开发出简便的多位点拼接技术,能够进行多个位点的同时修正或引入,操作相对简单,降低了实验成本。  



  依托以上一系列创新技术,农作物、水果等可以被改造得更“合人心意”。例如,通过克隆苹果的某个特定基因,以及对体外分子进化进行研究,科研人员获得了来源于苹果的一个除草剂靶酶基因EPSPS。这个基因可以提高植物对除草剂的耐受力。在自然条件下,苹果拥有这一基因,但并不明显表现出相应的耐除草剂性。通过人工手段,可以将苹果的这一基因植入其他植物中,并且成为真正的“显性基因”。这样,农民可以放心喷洒除草剂,既除去了杂草,也不会影响农作物的“健康成长”。这套方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该项目共申请发明专利13项,其中4项已获授权。经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整体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有关项目负责人表示,相关技术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在合理合法使用转基因技术的前提下,它们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