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化增加全球粮食供应的脆弱性

【字体: 时间:2009年02月04日 来源:EurekAlert中文

编辑推荐:

  中国的工业化增加全球粮食供应的脆弱性

  

利兹大学对中国农业稳定性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全球粮食市场正在面临一个崩溃点。

专家预计,如果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化趋势继续下去,而该国再多进口其粮食的仅仅5%,全世界的粮食出口将被完全消耗掉。

这对发展中国家粮食供应——以及粮食价格——的间接作用可能是巨大的。

可持续研究人员对过去40年中国耕地中对干旱的脆弱性进行了一场大的研究,它凸显了全球粮食供应不断增长的脆弱性。在过去富裕的农业区域的城市发展的增加很可能是一个原因。

“中国是一个正在经历巨大转型的国家,这对土地使用有深远的影响,”利兹大学可持续研究所的研究员、该研究的第一作者Elisabeth Simelton博士说。“种粮是一种利润极低的活动,而且越来越多地在低质量、对干旱非常脆弱的土地上进行。”

该研究审视了中国的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评估了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到它们对干旱的脆弱性。科学家比较了作物产量具有回复力的农业区和遇到小型干旱就遭遇作物大量减产的区域。

他们发现传统上的沿海富裕地区与该国东部地形较差的地区同样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

“高质量的土地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种植高利润的作物,例如蔬菜和鲜花。这对于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新成立的气候变化、经济学和政策中心(CCCEP)将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Simelton博士解释说。

CCCEP是利兹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合作建立的。它的主要目标包括开发更好的气候变化模型,并理解发展中国家如何能够适应气候变化。

目前中国政府称中国的粮食有95%自给自足。倘若中国开始进口其粮食的仅仅5%(用于弥补产量低或者种植利润更大的作物的土地使用变化导致的粮食短缺),这种需求可能消耗掉整个世界的全部粮食出口。

对国际粮食市场可提供粮食总量的压力又会产生巨大的间接作用。穷国特别容易受到伤害,这已经被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证明。

这项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政策》杂志上的研究利用了各省的粮食产量和降雨量统计数据,再加上定性的个案研究,从而确定对干旱敏感和不敏感的土地之间的差别。

“这项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理解对困难环境的社会经济反应,从而让我们更好地改进气候变化的模型,” Simelton博士说。

“这些城市化的趋势也正在印度发生,该国人口预计至少在2050年前将继续上升。最终,粮食生产的限制因素是土地以及土地的质量。”

###

该研究是“量化并理解地球系统”(QUEST)项目的一部分,而且受到了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的资助。QUEST的目标是在全球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在一系列领域的影响,包括渔业、农业和流行病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