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旱的主要技术

【字体: 时间:2009年02月16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十四、冬小麦缩行节水播种技术

  (一)主要功能

  目前小麦播种行距为15—20厘米,通过改变播种方法,使行距缩小为10厘米左右。可有效地增加苗期小麦的覆盖度,减少地面无效蒸发损失,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二)技术要点

  1.播种方式:使用目前的小麦播种机(行距调为20厘米)复播,即将预定播量一分为二,连续播种两次,第二次播种的麦垄在第一次播种行距间;或对小麦播种机进行改进,使行距减小到10厘米,播种一次即可。

  2.小麦品种的选择:选用抗旱高产、增产潜力大的穗重型的小麦品种。

  3.适当晚播,增加密度:缩行种植播种时间比当地最佳播种时间晚5—7天左右,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4.节水灌溉:足墒播种的情况下,一般降雨年型可不冬灌,起身拔节期结合追肥灌溉春季第一水,后期根据降雨情况和土壤墒情进行灌溉。

  5.病虫草害的防治:由于行距缩小,小麦后期可能会增加病虫害的危害,注意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三)适应区域适于京、津、冀、鲁、豫冬小麦种植区。(四)技术来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十五、小麦化学调控抗旱栽培技术

  (一)主要功能

  通过拌种或喷施抗旱剂1号等腐植酸基抗旱剂,保蓄土壤水分,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强植株吸收矿物质和水分能力,达到抗旱稳产和高产的目的。

  (二)技术要点

  1.按小麦种子量的0.2%称取抗旱剂1号,配制成浓度为2%的棕黑色药液,将药液均匀洒在种子上,搅拌均匀,堆闷2—4h播种。注意抗旱剂1号不能与碱性农药配用。

  2.根据气候和土壤水分情况在小麦苗期、拔节期或开花期,用抗旱剂1号70—80克/亩,对水喷施。

  (三)适应区域适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四)技术来源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十六、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抗旱栽培技术

  (一)主要功能

  实现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免耕、少耕和作物秸秆覆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旱能力,200厘米土层内可较传统翻耕多蓄水80—100毫米。

  (二)技术要点

  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以免耕秸秆覆盖和隔年深松秸秆覆盖为主,主要包括秸秆覆盖技术,少耕、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深松技术等。

  1.秸秆覆盖技术。收获后秸秆和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蓄水保墒、改良土壤的关键措施。

  2.机械化播种、施种肥。采用免耕播种机(例:2BMFS-200型)进行苗带旋耕的同时将小麦、玉米种子和种肥同时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土壤中,种子与肥料距离4—5厘米。

  3.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病虫草害的多发期,喷洒化学除草剂和农药。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生长、腐烂和蚯蚓等土壤生物活动松土,由于作业时机具及人畜对地面的压实,有些地块需隔年或隔两年用深松机进行间隔深松,深松间隔30—50厘米,松深度25—30厘米。

  5.机械化收获。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和玉米联合收割机,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覆盖地表,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三)适应区域冀、鲁、豫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种植区。(四)技术来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十七、作物水分智能化监测技术

  (一)主要功能

  该软件信息采集的主体部分是作物水分信息,包括土壤含水量、茎直径变差等,主要功能:一是作物及环境因子基本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二是灌溉决策指标的计算与预报;三是依据单一指标的灌溉决策和依据多指标的综合模糊决策。模型的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的绝对值偏差最大不超过10%,模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生产中灌溉预报的要求。

  (二)技术要点

  该技术由作物水分信息采集设备和灌溉预报与决策支持软件组成,通过实时采集到的作物水分信息指标或人工输入不同作物的灌溉控制指标(土壤水分指标、茎直径微变化指标或蒸腾速率等),再根据所选择的作物种类、土壤信息、降雨资料等,利用灌溉预报与决策软件进行作物需水量的预报,经过综合分析作出是否需要灌水的判断,确定作物灌水的时间和灌水量。

  在作物水分信息采集方面研制开发了作物茎直径变差传感器,建立了一套基于茎直径变化无损实时监测诊断作物水分状况的技术和系统,实现了作物水分信息的无损、实时、连续监测和自动采集。灌溉预报与决策支持软件包括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型;土壤墒情预测和作物耗水量预报模型;灌溉决策和灌溉控制模型。该软件能够根据作物种类、作物生育阶段、土壤类型、降雨资料、土壤含水量、茎直径变差等信息进行作物需水量的预测预报,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决策作物灌水的时间和灌水量。

  该项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点:一是开发研制的监测诊断作物水分状况的茎变差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二是“智能化灌溉预报与决策支持系统”软件,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解决了灌溉领域的复杂、模糊和高度非线性问题,开发了基于多指标模糊决策技术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三)适应区域

  该技术可在黄淮地区小麦等作物生产中进行广泛应用。

  (四)技术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十八、小麦垄膜沟种涌泉节水灌溉技术

  (一)主要功能

  小麦垄膜沟种涌泉灌溉技术是集起垄栽培、地膜覆盖、涌泉灌溉于一体的一项新技术,它突破了涌泉灌溉不能用于大田作物的局限性,具有集雨、保墒、增温、减少棵间蒸发、节水和增产的特点。涌泉灌溉是介于喷灌与滴灌之间的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在改进滴灌设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滴灌相比,具有抗堵塞性能强、所需工作压力低、灌水均匀、不受地面地形或压力变化影响、亩投资小等优点。

  (二)技术要点1.精细整地,开沟起垄覆膜。垄宽45cm,沟宽25cm,沟内种二行小麦,既可采用人工起垄覆膜播种,也可采用机械起垄覆膜与播种一体化作业。垄上覆膜,隔一垄铺设一条毛管,支管选用φ25mm塑料管,垂直于耕作方向铺设,稳流器(200—300L/h)安装在支管上,用快速接头连接涌灌带。涌灌带为φ16mm的黑色塑料薄壁管,在其上部两侧每隔30cm(或40cm)打一个小孔(孔的直径为0.8mm),涌灌带长30—40m,铺在垄上用铁丝卡固定。

  2.精量播种。播种前,先在播种沟内施入底肥,再把肥料均匀的翻入播种沟内,然后播种。

  3.涌泉灌溉。当土壤水分低于冬小麦生长的适宜下限值时灌溉。灌水时的工作压力在2kg/cm2以上,水流从涌灌两侧的小孔中喷出,沿垄膜流入沟内的作物根部。每次的灌水定额为25—30m3/亩。

  (三)适应区域

  小麦垄膜沟种涌泉灌溉技术成本低,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适宜于干旱缺水的豫西丘陵山区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四)技术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小麦|抗旱|技术|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