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魏丽惠研究组:子宫内膜癌研究获突破

【字体: 时间:2008年03月0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魏丽惠带领的科研小组发现,在子宫内膜癌通常的基因转录效应之外,还可能存在一个快速激活通道,即非基因转录效应。该研究还发现一种新的雌激素相关受体(ERR),即孤儿受体介导的传导通路,可使子宫内膜癌细胞过度生长。两者在恶性度高的非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该成果《子宫内膜癌相关受体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生物通报道: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来自健康报的消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魏丽惠带领的科研小组发现,在子宫内膜癌通常的基因转录效应之外,还可能存在一个快速激活通道,即非基因转录效应。该研究还发现一种新的雌激素相关受体(ERR),即孤儿受体介导的传导通路,可使子宫内膜癌细胞过度生长。两者在恶性度高的非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该成果《子宫内膜癌相关受体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魏丽惠教授,196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1975至今一直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她曾在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进修学习。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 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该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是应值得重视的妇科肿瘤。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据估计每年全世界共有新发子宫内膜癌150,000 人,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第5位。1994年,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显示,在美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人数为34,000-36,000,每年约有4000-5000名患者死于此病,其发病率已为卵巢癌或宫颈癌的2倍,成为妇科首发恶性肿瘤。

有研究表明,无孕激素拮抗的高雌激素长期作用可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多数学者根据子宫内膜癌对雌激素的依赖与否,将子宫内膜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激素依赖型(Ⅱ型)。前者多发生于年轻女性,预后良好,约占内膜癌发病的90%。后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虽然发病率为10%左右,但其转移早、恶性度高、预后较差。

在这项研究中,魏丽惠带领的研究组发现,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存在一个快速激活通道及微环境中可溶性介质的作用,有可能成为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之一。这项研究还发现了一种新的雌激素相关受体,即孤儿受体(ERR)。

在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这种受体的ERRα亚型的mR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也明显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

魏丽惠教授认为,子宫内膜癌发生机制复杂,除与激素及其受体、癌基因、抑癌基因有关外,微环境也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及其受体作为一种细胞外初始信号,作用于癌变始动、促进和发展过程各个阶段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生物通雪花)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子宫内膜癌|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