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青年中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上)

【字体: 时间:2008年02月29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科技部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科技实力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原始推动力。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这只庞大的队伍中的比重明显上升。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成为一流的科学家,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围绕这一主题,我们邀请业界专家学者从建立公正公平评价体制、充分展开国际学术交流、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渗透等方面展开讨论。

  

主持人:房琳琳(本报记者)

嘉宾:杜子德(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

洪小文(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编者的话

    科技部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科技实力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原始推动力。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这只庞大的队伍中的比重明显上升。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成为一流的科学家,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围绕这一主题,我们邀请业界专家学者从建立公正公平评价体制、充分展开国际学术交流、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渗透等方面展开讨论。

    最近,中国计算机学会为8位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刚毕业的博士,颁发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记者出席颁奖现场时发现,台下鼓掌的有年轻学者,也有白发苍苍的资深科学家,上台领奖的则是还没有摆脱学生气的博士生。被称为“最国际化”的中国计算机行业,人才如何得以大量涌现?

  在最需要帮助时推上一把

  主持人: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布的这个奖项,为什么对博士生的论文给予如此高的关注?

  杜子德:本学会理事长李国杰院士说过:“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博士论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国家的计算机科研水平。表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彰个人,而是会促进整个国家的计算机科研发展。”

  我们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的一个目的,就是在这些年轻科学家最具创造力的时候能够发掘他们,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帮助他们成长,提升他们内在的成就感和自信,有时候这比钱还重要。

  主持人:计算机世界是年轻人的,在年轻人攀爬创造高峰的时候,谁来推上一把?

  洪小文:我记得王选曾经回忆自己的经历:“我26岁到了科研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期,那时没有人承认我。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还是不被重视。”

  微软一直有一个思想———与其对有名的教授锦上添花,还不如在青年教授最需要帮忙的时候,给他们科研经费和一些交流的平台。

  我们和中国计算机学会合作,凡是在这里拿到优秀论文奖的学者,不需要推荐自动变成“微软青年教授奖”的候选人,如果有幸获奖,他们将在三年内获得50万元的研究经费支持。

  我想这些钱对于刚刚走上创新之路的年轻学者来说,还是比较“)中送炭”的。希望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不再像王选年轻时那般无助。

  中国学者对自己要有信心

  主持人:中国在计算机领域的潜力有多大?您的信心何在?

  洪小文:中国跟其他地方比较,到底它的优点跟长处是什么?多元化!看看过去十年中国的崛起,不要说是计算机界,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很均衡的。

  我举两个国家,一个是印度最有规模的软件外包,中国比不上印度。从一个角度来看,印度是不是IT产业走得比我们快?在外包方面或许是对的,但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几乎完全没有。所以它可能某方面一枝独秀,造成了有人才,却不见得有市场;另外一个国家是有市场没人才的巴西,巴西市场很大,消费还行,但是它人才、教育体制人才没有起来,所以很少人到巴西去做大型企业。

  但中国不一样,因为中国今天不但有人才也有市场,虽然不见得有一个东西一枝独秀,但是这样的增长最健全,最能够经得起挑战。从全世界历史来看,只有美国能够有这样全方位一起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对中国信心非常大的原因。

  主持人:王选说过,他“最苦恼的就是中国人不相信自己的产品能够超过外国人”。您怎么看?

  洪小文: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培养了三位华裔的全球副总裁,而且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在除本土外最大的研发机构,很多卓有创造力的研究员也都是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学者不应该有什么疑惑。

  很多人觉得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一个跨国公司,事实上我们也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过去十年发表了很多高端论文,还做了很多技术转移,我们替中国证明了一点———在中国,由中国人也能做计算机最尖端的东西。

  产业界如何参与人才培养

  主持人:您认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属于中国,既如此,它对高级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具体行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洪小文:我们邀请世界有名的大师级人物来华讲座,他们很多人都拿到计算机最高奖图灵奖;我们把最新的科技成果、方向都介绍给中国的学术界,这也是我们对政府的贡献;另外一方面就是奖学金,我们会跟中国计算机学会来做这个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这样的活动,同时还有青年教授奖、微软学者奖等等;此外,我们还有“实习生计划”,很多研究员包括我本人在内,都在中国各个学校申请做博导,然后跟学校一起合作来带学生。

  我想业界可以提供的学校不见得能够提供的东西,让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处理问题、解决问题。10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为中国培养的学生大概有2500人,他们也很高兴可以在我们这里实习,得到很特殊的一些训练。

  主持人:作为业界参与人数最多的民间团体,中国计算机学会在促进产业界参与培养人才方面扮演什么角色?

  杜子德:学会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给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及时分享学术成果,学会还负有引领学术方向、激励优秀的责任。跟学会合作的不光是微软,还有很多公司,如联想、AMD、方正、搜狐、曙光、惠普。但我们和这些企业的合作不是在开发和研究层面,而是在项目方面。此外,学会竭力促成这些企业和大学的合作。全国各地的重要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是学会的理事或者会员,学会就是由这些人构成的。

  人才国际化需要交流平台

  主持人:能不能告诉我们中国人才的国际化,到底我们还缺少哪种素质?

  洪小文:交流!我们跟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此次活动,邀请很多外来的人参加,给我们作报告,这就是交流。我们每年花在旅行上面的费用是非常大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每个研究员每个月出国至少在两三次以上,有的时候不仅是短暂的停留,可能在那里学习,可能做交换学者之类的,这都是国际化。

  此外,还要把自己看成一个海绵,任何东西都要吸进来,好的我们可以吸之以长,坏的我们可以引以为戒。只要你不把自己关起来,不要拒绝学习、拒绝沟通、拒绝交往,国际化是很自然的事。今天世界上充满了一大堆管道让你去国际化,只要你怀着国际化的心。

  杜子德:其实,在学术方面国际化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学术无国界。你想做学问,你一定要知道人家做什么,你做得对不对,好不好,自然要让同行看一看。所以,对外交流、表达你自己、宣传你自己是自然而然的事。

  上个月学会专门组成代表团到美国访问ACM和IEEE计算机学会,这就是走出去推广我们自己一个具体的行为,希望和国际组织进行合作。推广中国学术界顶级的人物,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就像从黄埔军校走出一批又一批人一样。

  洪小文:基础研究尤其需要交流和共享。微软在很多方面不只做科研,我们跟高校、跟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合作,都希望跟社会有一个正面的交流。如果我们这样做能够带动更多的公司做类似的事情,我也觉得这是我们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

  有效激励来自公正的评价

  主持人:学术交流除了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在企业中参与实践外,还要通过各种学术评价得到激励。评价机制的公正与否,决定激励有效与否。行业学会在这方面作用应该不小。

  杜子德:我们学会不是政府,而是一个由专家构成的学术组织。近几年来,我们企图在学术评价方面,在表彰和激励方面做一些事,像“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是从小同行评价开始,共有三轮评审。学会评奖实行回避制,被评者和评审者是校友、朋友等有利益相关者不行。另外,专家评审的时候不能告诉被评者,否则违规就要被剥夺“机会”。如果被评者去打听甚至送礼,非常简单,那就是撤销入评资格。所以我们在过去三年评奖中没有任何说情和影响公正的行为,非常严格。

  主持人:学术评价是激励人才创新的很重要的推手,学会是想为中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评价带一个好头?

  杜子德:你说得太对了。我们要自律,先把自己管好,如果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很自律和诚信,可以逐渐影响社会,这样就对社会有贡献了。比如说现在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博士论文就让中国计算机学会来评,这是全国第一家。

  为什么让我们来做呢?学会有它的社会职能,做这个叫学术服务,我们是第三方独立学术机构做学术服务,按照程序和规则取得了信赖和口碑。

  有人说中国人不诚信,我不相信,为什么在中国计算机学会这事就可以这么做?只要一个组织的高层负责人诚信、有正确的价值观且决心想把事情做好,就能够把事情做好,真正相信专家是完全可以做好的。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下,人才涌现的盛况为时不远。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