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2.26)

【字体: 时间:2008年02月2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

  

生物通报道: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

 

07生物制药仍受资本市场推崇

 

2007年,颇受资本市场推崇的仍是生物制药公司和特色制药公司。  

这一年,整个生物技术产业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新资本——全年融资额接近历史最高点,尤其是前三季度,同比2001~2006年的任何一年都要高得多,但仍未打破2000年所创下的历史记录。

按照以往的惯例,每年第四季度应该是生物技术企业融资最旺的季节,但去年第四季度的表现令人失望。其中原因包括:对经济不景气的担忧,以及行业领军公司受挫。如行业龙头基因泰克和安进热门产品颇受质疑,而BiogenIdec热炒出售公司却无人问津。往日明星似乎开始失去耀眼光彩,甚至还累及其他公司。

巧合的是,2007年融资总额与2006年几乎相同:2007年为264.5亿美元,2006年则为265.2亿美元。

除了融资总额,这两年资本市场上还呈现出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首先,这两年资本市场的一个令人不安的发展趋势是,市场募集的不少资金集中流向少数有实力的公司,而多数公司却处于僧多粥少的融资困境,不得不为剩余的有限资金而拼搏。2006年,4家公司所募集的资金量占据整个行业融资量的32%;而在2007年,更是仅仅两家公司就融到了整个行业融资量的19%。这种一边倒的结果,让其他公司的融资增添变数和难度。

其次,大部分IPO(首次公开募股)定价处在低端或低于招股定价要求范围,再次显示了投资者的谨慎态度,年轻公司上市仍然有很大风险。

再次,私人持有的公司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例如以发放企业债券和反向兼并的方式募集资金,出售股权并非惟一的筹资道路。2006年,几家规模较大的公司通过发放债券募集了巨额资金。

不过,根据2003~2005年的统计数据,生物技术行业每年大约需要投入170亿~210亿美元来维持正常运转,并保持基本平衡。在扣除少数几家主力公司募集到的大笔资金(即2006年的85亿美元和2007年的51亿美元),2006年和2007年分别还有180亿美元和210亿美元供其他企业分享,这些资金量正好符合每年募集170亿~210亿美元的正常运转范围。

另外,从以往的数据看,生物技术融资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每隔4~5个季度会出现一个小波峰,在这些小波动的基础上,每循环12~13个季度左右就会出现一个更大的高峰。典型的融资高峰曾经出现在1991年、1996年和2000年。而最近几年,这些融资高峰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稳定的基准融资水平,即年融资170亿~210亿美元,每年融资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少数精英公司的巨额融资量。(医药经济报)

 

辉瑞1.95亿美元 收购一生物科技公司

 

日前,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宣布,将以1.9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身陷经营困境的生物科技公司Encysive制药。本次收购将丰富辉瑞心血管、呼吸道药品品种,也显示了其不断扩张其生物制药业务的野心。

 

Encysive公司的重磅药物是Thelin,该药用于治疗肺动脉高血压。而辉瑞本身已拥有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Revatio。辉瑞在最新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指出,相信这两种产品将形成互补。

 

周三晨,世界最大的制药商辉瑞(PFE)宣布,已与总部位于德州的生物科技公司:Encysive制药(ENCY)达成交易,自己将以1.9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这家身陷困境的公司。本次收购将使辉瑞在心血管-呼吸道药物市场获得更大的立足点。

 

辉瑞指出,已同意以合每股2.35美元的价格收购Encysive。周二Encysive股票的收盘价为1.08美元。辉瑞的这一出价已在Encysive董事会全票通过。

 

 Encysive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药物是Thelin,该药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这种威胁生命的肺部紊乱症。辉瑞已拥有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Revatio。辉瑞在周三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指出,自己相信这两种产品将形成互补。  

 

虽然Thelin已在美国以外的市场销售,但它在获得美国上市许可的道路上可谓命运多舛。迄今为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就Thelin发出了三封待批准函,这表明除非收到更多支持Thelin上市申请的资料,FDA不会批准Thelin在美国销售。

 

去年,FDA发出第三封待批准函导致Encysive发表了如下声明:可能被迫裁员并探寻公司发展的其他选择。 

 

20077月,Encysive聘用摩根士丹利帮助公司评估各种可能的选择方案。

 

去年九月Encysive宣布,如果有必要,公司准备启动一项有关Thelin的第三阶段附加临床试验,以求获得美国市场的上市许可。今晨辉瑞表示,将继续进行这一临床研究以获得FDA的许可。  

 

Encysive的首席执行官乔治-科尔(GeorgeCole)在一份声明中写道:“20077月启动的战略替代方案评估促使我们评估了一系列增加股东价值的机会。”  

 

科尔还称:“Encysive董事会在彻底分析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与辉瑞的现金交易是目前最有利我们股东的方案。北京商报)


 

赛诺菲5.47亿美元收购牛津生物技术公司

 

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将于近期收购英国牛津生物技术公司,预计收购价格在5.47亿美元左右。如果牛津公司的肿瘤疫苗Trovax能够获得治疗肾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新药批准,赛诺菲的出价有可能达到7.53亿美元。

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这笔交易一旦达成,将对两家公司都有利。因为赛诺菲自身的肿瘤药已经进入专利后期,肥胖治疗药Acomlia被监管部门延迟审批,王牌药物波立维则面临着激烈竞争;而牛津公司已经连续6个月股价下跌,投资者普遍认为其新药研发滞后。

 

2007年罗氏业绩再创新高 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

 

 据最新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  2007年罗氏集团的销售业绩再创历史新高。集团销售额增长10%(以瑞士法郎计为10%,以美元计为15%),达到461亿瑞士法郎,连续第7年双位数增长,继续保持健康并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评价全年业绩时,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弗兰兹?胡沫博士说:“2007年,我们再次取得了骄人业绩,业务健康成长。销售额增长了10%,达到460亿瑞士法郎,由此,我们连续7年取得了双位数的增长。加之其他方面的进步,使得罗氏每股收益的增长率是销售增长率的两倍。药品部的销售增长几乎是市场增长率的2倍。诊断部以高于市场的增长率继续保持了在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领导地位。我们对未来的预期十分乐观,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健康事业的创新。我们拥有全球性的药品研发网络,在生物技术方面优势突出,在诊断领域独占鳌头,我们拥有强大的产品组合,以及药品部与诊断部的协同合作,这些都是我们短期乃至长期非常重要的竞争优势。

      
罗氏集团药品部保持了超过市场表现的强劲增长。销售额高达368亿瑞士法郎,增长11%(以瑞士法郎计为10%,以美元计为15%),近全球市场增长率(6%)的两倍。抗肿瘤产品Avastin、赫赛汀、美罗华、特罗凯和希罗达的市场需求依然强劲。抗肿瘤产品的销售总额在2007年跃升了20%,巩固了罗氏在这一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其它热销产品包括,治疗骨质疏松症的Bonviva/Boniva,移植类用药骁悉,病毒学类用药派罗欣,以及眼科用药Lucentis

      
罗氏集团诊断部以93亿瑞士法郎的销售总额,保持其市场领头羊的地位。销售增长率6%(以瑞士法郎计为7%,以美元计为12%),专业诊断部和应用科学部是其主要的增长驱动力。(搜狐健康)


 

生命科学经济呈爆炸式增长

 

近几年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现和进步,以及在整个工业化世界存在的人口老龄化等趋势,都在刺激着人们的健康消费和生命科学经济(或者生命经济)的增长。  

 

当务之急:发现或建立你的产品或服务与改善人们健康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

 

在今后几年中,驱动健康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健康消费的将是消费者对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因此,生命科学中的一个最大趋势是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采取医疗措施的依据不光是个人的需求或疾病的特点,而且还有个人的基因构成。针对具有相同基因特征人群的药物已经面世。例如,大约25%的乳腺癌患者会有某种特定的基因发生病变,而赫赛汀(Herceptin)就是专为治疗这一人群而研发的抗癌药物。 

 

但是,搭乘这一生物经济发展东风的不会仅仅是制药公司和健康服务供应商这样明显的竞争者。它的影响也扩展到了其他很多行业,包括保险、农业、食品和消费品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健康和保健会有更高的要求,而每个行业都将从中找到发展机遇。即便是电信供应商也会从这一趋势中获益。太有点天方夜谭了是吗?随着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时代的来临,远程医学解决方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这样的解决方案可以使医生进行虚拟出诊,直接为外出不便的老年人看病。

 

上述当务之急和行动步骤如果是要你一下子做到,可能会令你觉得畏惧。而且大多数企业不会马上或同时感觉到所有这些趋势的影响。如果能调动合适的管理人才,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启用最称职的项目管理人员和变革先锋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企业就能成功踏上发展自身愿景与业务战略的征途。

 

原文经许可摘自埃森哲旗下Outlook杂志20065月期。埃森哲2006年登记版权。赵建伟译。

 

Karen  Crennan是埃森哲发展和战略部门的高级经理,常驻意大利的米兰。Paul  F.  Nunes是马萨诸塞州韦尔兹利埃森哲高效企业研究院的执行研究员,负责指导企业和营销战略方面的研究工作。Marcia  A.  Halfin也是埃森哲发展和战略部门的高级经理。(《世界经理人》杂志)

 

杜邦公司加快开发和生产生物燃料

 

 杜邦公司从谷物乙醇每年产生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并正在开发纤维素乙醇工艺。该公司也在开发作为生物燃料生产的副产物,生产纤维和多元醇。杜邦公司还在开发从生物质生产丁醇用作为燃料的工艺。

 

2002年,杜邦与几家研究合作伙伴接受了能源部(DOE1800万美元的资助,开发生物炼油厂以生产乙醇以及丙二醇和其他化学品原料。它与Tate&Lyle公司仅使用谷物淀粉的项目不同,杜邦与几家研究合作伙伴着眼于将谷物淀粉和谷物纤维素转化为有用的碳水化合物。

 

杜邦公司将组建合资企业,通过将低成本纤维素乙醇推向市场,以发展可再生运输燃料。杜邦公司与乙醇生产商Broin公司于200610月初宣布,计划从谷物秸杆生产生物燃料。Broin公司计划将其在衣阿华州地区运转中的6套谷物制乙醇装置中的一套转产为使用谷物和秸杆为原料的生物炼油厂。将使杜邦公司的全球科学与Broin公司的乙醇生产技术结合在一起,推进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该转化装置将投资2.2亿美元,生产1.25亿加仑/年乙醇。预计于2007年投入建设,计划于2009年投入生产。Broin公司的该项目得到美国能源部8000万美元的财政资助。Broin公司将接受杜邦公司的技术转让。在前三年内,杜邦开发的技术工艺包已可有效地将谷物秸杆纤维素中复杂的糖类基质高产率地转化为乙醇。

 

杜邦公司与DOE项目合作伙伴Diversa公司一起开发可将纤维素破解为糖类的酶,并且与DOE所属的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合作开发发酵有机物Zymomonas  mobilis,该有机物可使来自淀粉的葡萄糖和来自纤维素而难于发酵的木糖生成乙醇。

 

DOE的项目是杜邦公司与乙醇生产商Broin公司于200610月初组建的合资企业,将采用杜邦技术投资2.2亿美元将Broin公司现有的一套乙醇装置转变化为生物炼油厂。改造的工厂运营将采用谷物和秸杆替代仅采用谷物。

 

杜邦与BP公司也于20066月组建联合体将从生物质生产丁醇。虽然乙醇和丁醇都是醇类,但丁醇有较高的能量含量,可更方便地与汽油调合,同时可调入更高浓度,无需改造汽车。两家公司计划于2007年在英国市场上推出他们用作汽油组分的第一个产品:称为生物丁醇的正丁醇。BP和杜邦与英国食品联合会的成员英国糖业公司合作,将使英国以甜菜为原料的第一套乙醇发酵装置转产3万吨/年(900万加仑/年)丁醇。(国际新能源网)


 

欧盟六大先导市场破解能源资源环境困局

 

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困局——资源、能源和环保压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新年伊始,欧洲委员会提出,各成员国应当通过制定相关国家政策等措施,重点培育对欧盟经济发展将起重大作用的六个先导市场,以促进欧洲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欧洲委员会确定的6大先导市场是:生物基产品市场、循环再利用市场、可再生能源市场、可持续发展建筑市场、防护用纺织品市场及与个性化健康系统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健康市场。欧洲委员会称之所以要大力发展6大市场,是因为这些市场不仅具有高度创新性,而且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较强的创新技术及工业基础支持,而此方面一直以来也是欧洲的长项。

 

欧洲委员会已确定了名为先导市场活动(LMI)5年行动计划以支持6大领域发展,预计到2020年,这6大市场在欧洲可提供300万个工作岗位,相关业务规模可达4500亿美元。6大先导市场之一的生物基产品,通常是指采用可再生的生物类原材料如各种作物和树木生产的产品。这类产品的长期增长潜力将取决于其替代化石类产品的能力,以及能否以有竞争力的成本满足各种最终应用要求。欧洲委员会针对该类产品的行动计划,将支持创新技术开发并制定该类产品的性能标准及应用目标,以保证其质量并向消费者提供其相关信息等。长期来看发展这类产品,可减轻欧洲社会对化石产品的依赖性,同时也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欧洲生物技术工业协会对LMI非常支持,因为该活动将极大地促进生物基产品如酶、生物化学建筑材料及生物塑料的发展。

 

发展可再生循环系统一方面可减少废弃物处理量,同时还能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并能提高能效。目前欧洲可再生循环行业产值达250亿欧元,从业人员约50万,占全球循环经济总量的40%左右。今后欧洲将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可再生循环利用产业,并将通过技术创新推出更为有效的方法与技术,以进一步节约成本并减少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欧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目前产值达200亿欧元,占欧洲能源总需求量的8.5%,为社会提供了30万个工作岗位。欧洲委员会20073月已提出,要大力发展该行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能够占到欧洲能源总消费量的20%。建筑市场目前占欧洲经济的10%,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占整个欧洲社会劳动力的7%,它还占整个欧洲能源消费的42%。另外,欧洲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5%也源于建筑行业。由此可见,以创新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防护用纺织品可用来制造具有各种防护作用的工作服(防弹服、防火服、抗菌服、抗辐射服等等),从而保护人们不受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影响。据估计,目前欧洲该市场的市值达100亿欧元,与该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直接和间接工作岗位共计20万个。互联网健康市场中最重要的是所谓的互联网健康工具,是指借助互联网,卫生医疗部门及专家能够为人们提供包括产品、系统及服务在内各种个性化解决方案。据称,如果欧洲今后在医疗服务系统不进行重大改革,包括不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健康工具的话,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将使欧洲的医疗保健费支出大幅增加,占GDP比例将从目前的9%提高至2010年的16%。与其他市场相比,欧洲更依赖于从国家层面上提供各种有利条件来发展。(中国环氧网)

 

中国医药城建设亚洲最大干细胞产业基地

 

中国医药城与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日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共建干细胞研发产业基地,打造占地3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份的亚洲最大干细胞库,推进干细胞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7月,是一家专业从事细胞医学工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用推广,着力构建国际前沿的干细胞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生物高科技企业。从干细胞研究刚刚兴起的1999年,北科生物就开始进行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工作。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起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国际领先,实现了干细胞技术在疾病治疗上的成功应用。

 

据介绍,目前干细胞技术临床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遗传性疾病、退变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中广网)


 

全球舞台诱惑中国药企 意向多行动少

 

春节长假后,吴莹着手对出席了意大利托斯卡纳投资会的国内企业进行回访:项目刚启动,知道消息的企业还不是很多。我们计划通过更多的形式让更多的中国企业了解项目内容,生物制药企业是重点对象。

吴莹是意大利国际咨询公司安博思集团的驻沪工作人员,她所提及的项目是指由欧盟发起的针对中美两国企业投资意大利托斯卡纳区的咨询服务。

 

这是由政府机构投入并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海外投资与合作指导的项目。吴莹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在投资前期,包括推介、建立与意大利政府和公司联系、组织考察等所有服务费用都由欧盟支付。欧盟这么做,就是看中了中国制药企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药企未来在全球医药产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欧盟对中国药企敞开怀抱,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驻华领事馆都设有专员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现状:意向多行动少

 

英国是世界创新药物发源地之一,我们积极与世界各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与中国的合作尚在起步阶段,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崛起,合作将越来越深入。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对英投资中国区主管万博文透露,目前,中国已有中药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英建立了研发合作中心。

 

与此同时,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科技处科技领事那琼正在安排英国科学家代表团赴上海,与科研院所就再生医学和中草药干细胞的课题进行交流。从学术活动到公司投资,中英生物医药的交流均显活跃。

 

加拿大驻沪总领事馆生命科学商务专员顾延萍亦指出,加拿大非常关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加拿大企业来华开展业务提供咨询;另一方面,也能主动了解中国企业对外发展的需求,以吸引中国企业赴加开展投资与合作。以往主要以加拿大公司了解中国市场的咨询服务为主,现在中国企业也开始主动进行相关咨询了。

 

对于上述现象,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馆高级投资总监朱彦分析认为,各国纷纷吸引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投资,无疑是看到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巨变。首先,中国从消费型市场向生产型市场转型基本完成,中国药品出口量激增,这将促进合作国之间甚至是多国贸易的发展;其次,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从仿制型向创新型挺进过程中,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研究经验的国家建立密切合作的时机临近了。

我接触到的中国企业,有对外投资合作想法的不在少数,但有明确思路并了解对外投资的却不多。这恰恰是欧盟此时选择做项目的要因——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欧洲去。吴莹表示,很多情况下,国内企业往往通过一些朋友关系实现海外投资,事实上,官方服务能够提供更加正规、可靠、全面的信息。

诠释:一场全球舞台秀

对于吸引中国企业的投资,各国积极寻求合作点。据悉,类似合作目前主要集中在新药商业化和中国传统中药对外输出领域。

其中,在新药发现早期阶段的成果转化,是这些国家较为推崇的投资合作方式。例如,每一个有合作意向的国家都在介绍中详细列举了生物医药优势地区的高校、研究院所和生物研发公司的实力等参数。很多国家的新药发现往往是在高校研究院所和小型研发公司进行的,但他们没有实力或不擅长产品的商业化;另一方面,较高的劳动成本也不适合产业化,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国际"买家",当然也包括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寻求创新转型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万博文如是表示。

关于如何推介科研成果,各国也在不断挖掘不同疾病领域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项目,方便中国企业选择。比如意大利托斯卡纳强调其在疫苗研发领域的优势;英国以肿瘤、干细胞研究、生物诊断制剂等研究领域为主打,加拿大则将人类保健、药物缓释技术、生物信息工程等列入推介。

目标:长期合作而非短期投资

泽生于2007年分别在澳大利亚和美国设立了分公司,主要对重组人纽兰格林进行临床试验,目前只有10多人,产品上市后会扩充至100人以上。上海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明东对于海外运营并不陌生。他分析道,拥有世界认可的创新药的中国药企并不多,因此,中国药企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能够扬长避短,积极从海外发现并购买研究专利开发产品,将加快中国药企在海外的发展步伐。

另据了解,广州香雪制药于200711月在剑桥建立了香雪剑桥中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与英国数家大学共同就中药展开研究;深圳迈瑞医疗器械公司也将在英国开展研发合作业务;亦有中国研发外包公司将触角延伸至海外,直接到外包商家门口接订单。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所有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都应该到海外投资,必须依据各自的需求来决定。在接触中我们发现,新兴的民营企业积极性比较高,决策也很快。吴莹指出,我们希望能够促成长期的、成功的合作,而非短期投资行为。(医药经济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