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神经的支点:记08杰青基金获得者罗振革

【字体: 时间:2008年11月0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这样的简历看似十分简单,但是这位青年科学家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频频在《Neuron》,《Nature Cell Biology》,《PNAS》这些世界著名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除了有关部门,研究院的极力支持,同事的配合,其自身的努力不容忽略。

  

生物通报道:

罗振革博士,

1988年毕业天津南开大学,
1995年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1998年被聘为副研究员;
2000-2003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神经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3年被中科院神经所聘为突触信号研究组组长,获得中科院“****”人才称号。

这样的简历看似十分简单,但是这位青年科学家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频频在《Neuron》,《Nature Cell Biology》,《PNAS》这些世界著名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除了有关部门,研究院的极力支持,同事的配合,其自身的努力不容忽略。

罗振革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突触发育和可塑性研究,突触是神经传递的基本单元,其形成,发育及可塑性的研究是神经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其中神经肌肉接头(NMJ)是由运动神经元和肌纤维之间形成的突触,由于其结构的简单性和可及性,NMJ成为经典的突触研究模型。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的聚集对于保证突触形成及有效的信息传递致关重要。乙酰胆碱受体(AChR)在NMJ的聚集是由Agrin/MuSK信号系统介导的,运动神经元产生的Agrin通过激活肌肉细胞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导致AChR的聚集,细胞内AChR受体关联蛋白Rapsyn对NMJ形成也不可或缺,但其作用机理有待阐明。

在前期研究中,他们发现MuSK不仅起信号分子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脚手架蛋白(Scaffold Protein),形成一个以MuSK为中心的蛋白复合物,其中包含DVL1和GGT,从而保证下游信号分子Rac1,Cdc42及PAK在NMJ突触后有效激活,进而导致细胞骨架重排及AChR的Clustering。

2007年罗振革博士与乔治亚州医学院神经学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意大利乌迪内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了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形成过程中的新机制。《Neuron》匿名审稿人对此文作出了高度评价, 认为“该研究将人们对agrin, rapsyn, CDK5和新因子calpain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该研究加深了我们对agrin信号路径的理解”。

之后这一研究小组的成员又解开了神经元轴树突极性分化过程中非典型蛋白激酶(atypical protein kinase C,aPKCs)与PAR3,PAR6形成的复合物上游调控的关键元件之谜,这是神经细胞极性分化与建立的机理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同年在《PNAS》上,罗振革博士等人发现一种调节微管(microtubule)组装和稳定性的激酶MARK2在神经轴突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MARK2的活性导致轴突的过度生长,而过高的MARK2活性则抑制轴突的生长。从而提出了神经轴突发育新机制。

今年同样也是在《PNAS》杂志上,罗振革等人针对目前对于神经元通过轴突输出信息,通过树突接受并整合大量的由突触介导的信息输入这个过程的形态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的情况,发现了神经活动和BDNF促进树突发育的新机制。

文章发现神经活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增强GGT的活性,后者引起Rac小G蛋白的膜转运,Rac的膜定位对于后继激活以及树突分支是必需的。进而发现GGT与BDNF的受体TrkB具有直接相互作用并受神经活动的调节,阻断TrkB与GGT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神经元去极化和BDNF引起的树突发育增加。另外,把实验鼠放在新奇的环境中能使海马区GGT的活性快速升高,同时促进Rac的膜定位。这一项研究揭示了神经活动和BDNF促进树突发育的新机制。

这一个又一个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国内青年科学家科研的力量,从这几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来看,年龄结构总体趋于年轻化,而且在海外学有所成的中青年科学家回国服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成为中国科研战线的领军人物,希望中国的科研在他们的手中能获得又一次飞跃。

(生物通:万纹)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神经|罗振革|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